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中原突围与“三十六计”

发布日期: 2017-01-26 来源:

  
  尹池名

  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用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在完成战略坚持后,于1946年6月26日晚,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智勇双全地指挥了中原突围战,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并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
  中原突围战场上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70年了,但它留下的那些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值得研究、讨论、总结、学习。中原突围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战,打得好坏,关系重大。李先念在指挥这场大战中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并适时地、灵活地结合运用了中国的古典军事科学理论。这里就单论李先念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军事谋略来指挥中原突围,取得重大胜利的。

  “走为上”计

  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句古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证明人们普遍认同了它的科学哲理。李先念在战争瞬息万变,部队又处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下,设法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保存了主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原突围的历史背景,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摘桃子”,发动全面内战,摆开430万军队向全国解放区进攻,妄想用战争手段来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他要向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和延安解放区进攻,就必须首先夺取中原这个战略要地。所以蒋介石调来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包围了6万中原解放军。在这个大战局下,中原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在李先念的指挥下顶住了蒋军的进攻,并在两个月内,有准备、有计划地组织了著名的桐柏战役,消灭了蒋军近万人。在此期间,拖住了蒋军郑州绥靖公署刘峙五六个军在此地不敢北上,大大帮助了刘邓大军在平汉(今京广)线北段作战(即邯郸战役),打破了蒋军的第一次进攻,迫使蒋介石邀请中共代表到重庆开始停战谈判,迟滞了蒋军向各兄弟解放区进攻的部署。
  但是,蒋军在“停战谈判”的掩盖下,调来3个军7个师进攻潢川、光山一带。又调第六十六军进犯平汉线南段信阳、罗山一带。原驻江西修水、鄂南通城一带的第七十二军十三旅调到长江以北的黄陂、黄安(今红安)一线。这些军队按照蒋介石的密令,“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一天也没有停止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中原解放军从大局出发节节退让。驻守光山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在蒋军的进攻下,被迫撤出县城。江汉军区独一旅先撤到桑树店再撤到沙子岗,蒋军仍然步步紧逼。蒋军第七十二军三十四旅从阳新偷运到鄂东麻城一带,在中原军区驻地的东、南、西、北四面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包围圈,使中原军区主力处在经扶、光山、罗山、礼山等四县间,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100公里,人口仅40万的狭小地带,给养极度困难。蒋军仍然以优势兵力,紧缩包围圈。蒋军第七十二军新十三师以全师兵力,于1946年4月25日抢占了能有效控制中原军区司令部的小界岭。
  李先念在分析了上述情况后,果断提出“主动突围”,并严肃指出,如再不主动突围,则以后更难。遂于6月26日晚撤离宣化店,29日晚突破蒋军平汉铁路防线,一路向西,取得了突围的最后胜利,保住了中原主力部队和中原局首脑机关,避免了类似皖南事变的悲剧发生。这就是“走为上”计。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走为上”,但是怎么走?往那里走?中原军区突围的方向在哪里?是往南,还是往北?是往东,还是往西?方向选得好是生路,方向选得不好就是死路。
  当时,中原解放军6万人在蒋军30万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兵力多寡悬殊。蒋军武器装备优良,战争资源丰厚,还有美国的军事援助。所以蒋介石公开声称:在6月份用48小时歼灭中原共军。
  1946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电询中原军区:顽军向你们大举进攻,而迫使你们非突围不可时,你准备向何方前进,向西还是向东,二者利益及前途如何,望预先秘密计划后电告。这就把中原突围的方向选择权交给李先念了。
  李先念曾反复考虑过向东、向西和向北等方案,还考虑过留一部分主力向南渡过长江,游击于大西南的计划,也曾考虑过向东转移到苏皖解放区,以主力靠拢新四军军部。
  在准备向东行动的同时,向北转移也随之提出,但中央军委接到华中军区电报称:蒋军桂系部队尚有两个师在大别山,其中一部已向淮南铁路以东及津浦铁路以西的定远地区进攻,华中军区在该地区的主力即将转移到津浦路以东。因此,建议中原军区部队不要向东转移,而应向北,经黄河以东到冀鲁豫地区。中共中央电示中原局:主力转移向东到新四军军部或向北到冀鲁豫,由郑(位三政委)李(先念司令员)自己考虑决定。中央再一次将突围方向的选定权交给郑位三和李先念。
  中原军区领导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蒋介石已经把中原主力部队里三层,外三层,像铁桶般包围起来了,向哪一个方向突围都不容易。
  1946年6月26日,蒋军分四路向中原主力部队发起进攻,整编第四十一师一二二旅由信阳出动:整编第四十七师由光山、罗山方面出动:整编第四十八师一七四旅由商城方面出动:整编第七十二师新十三旅、新十五旅由经扶、黄安方面出动,共计8万余人,由北、东、南三面向宣化店地区进攻。以整编第十五师、第六十六师在平汉铁路的广水、武胜关、柳林、信阳一线封锁。妄图在48小时内将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围歼于宣化店地区。
  李先念当即采用了“声东击西”,向东佯动,向西突围。以假象造成敌人的错觉,来伪装突围方向。他命令驻扎在宣化店以东白雀园、泼皮河一带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率领全旅三个团共6000余人向东佯动。前沿阵地部分兵力利用地形、工事,灵活机动地抗击来引诱和迷惑敌人。李先念指挥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分路隐蔽向西行动。由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二纵队第十三旅的四十五团,第三五九旅及中原军区干部旅共计1。5万余人组成北路军,向平汉铁路的武胜关至信阳柳林地区开进。
  6月29日下午,皮定均旅在东线的战斗正打得热闹时,李先念率中原主力部队已经西进100多里路,接近了平汉铁路线。经两个多小时激战,十三旅三十七团打垮了敌整编第十五师一三五旅的四〇四团,毙伤其一部,俘虏6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控制了柳林到黄庄一线的铁路,为主力部队通过铁路打开了一条通道。
  三五九旅、中原军区干部旅以及南路军也于6月30日至7月1日,越过平汉铁路,向西挺进。
  至此,蒋介石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平汉铁路封锁线被彻底冲垮了,粉碎了蒋介石要“一举歼灭”中原解放军的计划,中原突围首战告捷。
  李先念“声东击西”的军事谋略,使得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晕头转向,手忙脚乱。蒋介石恼羞成怒,斥责刘峙“指挥不力”,勒令查办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和整编第十五师师长武庭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