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强进
一
提起十五军,人们耳熟能详。一是因为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英勇顽强,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二是十五军的副军长周发田少将曾长期在咸宁工作、生活直至去世,三是因为他们是我军唯一的空降兵军种。但人们不太清楚的是,他们曾出动近13000人来到蒲圻,支援陆水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说起陆水水利枢纽工程,不能不从毛泽东两次湖北之行的三峡水库之议说起。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健步登上停靠在武汉关附近专轮码头上的“长江舰”,由“洛阳舰”护航,缓缓东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现简称“长委”)主任林一山应召上舰,与毛泽东随行三天三夜。21日,舰抵九江。为了满足“洛阳舰”官兵想见毛泽东的愿望,毛泽东又登上了“洛阳舰”。在这条舰上,毛泽东详细询问了长江规划的各种问题。当他听到林一山说计划在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逐步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拦蓄洪水,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除长江洪水的威胁时,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他向林一山提出了一个问题:“修这许多水库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这一个水库?”林一山回答:“这些水库都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毛泽东的思维顿时飞扬起来,用一支铅笔笔尖在地图上的三峡上划过:“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1954年的12月中旬,毛泽东在从汉口到广水的三个小时行车时间里,在车上又一次与林一山探讨了三峡工程在技术上可行性。
终于,在1958年2月于南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南宁会议”)上,确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具体负责三峡工程有关问题。3月,根据毛泽东“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批示,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三峡工程列上议事日程。但因为大型水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超长建设周期,再加上建国初期的国家财力有限,这一宏伟工程迟迟没有进入议事日程。
1958年5月,蒲圻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对陆水水库工程进行了初步测绘,10月,孝感专署以边测定、边组织、边施工方式组织开工。这是个地方小水利工程,和同时开工的长阳县清江长滩水利工程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林一山看来,这是一个机会,他认为可以将两个电站建设作为三峡的试验坝进行科学实验。
6月28日,林一山通过电话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了他个人的这个想法,得到周恩来的首肯。当天晚上,林一山就向周恩来和水电部起草了一份报告,林一山在报告中指出:“由于与火电有关的煤矿竖井建设和水电有关的大坝建筑都受到严重的时间限制问题,所以电力工业急需革命。为了贯彻以水电为主的发电方针,建议立即进行水利工程技术革命。……我的意见:今秋可在鄂西清江长滩枢纽和鄂南陆水蒲圻枢纽进行试验。长滩坝高30—40公尺,装机6—11万千瓦;蒲圻坝高40公尺,装机3万千瓦(灌溉效益大)。该两项工程今年秋天开工,明年即可建成发电。成功后明年即可扩大到坝高50—100公尺、装机100万千瓦的工程中去,同时也可试验不清基的施工方法。根据现在资料研究,长办施工设计室的计算认为:如三峡大坝采用大体积混凝土预制块装配办法施工,则准备一年,施工二年,共需三年即可全部建成。”对林一山的这个报告,邓小平、陈云、陈毅、习仲勋、李富春、薄一波、聂荣臻先后作了批示。最后,毛主席也批阅了这个报告。
7月3日,国务院同意,作为三峡水库筑坝试验,在鄂西清江长滩枢纽和蒲圻陆水枢纽进行预制混凝土块安装筑坝等试验,并责成国家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对此工程予以大力协助。由此,陆水蒲圻枢纽原由孝感专署设计改由长办负责设计、试验和施工,枢纽工程由主坝、15座副坝、南北灌溉渠道、电站厂房、升降机等主要建筑组成,投资9097.8万元,加上淹没土地赔偿、移民经费,总投资11717.42万元。建成后控制流域面积3400平方公里,总库容7.06亿立方米,装机3.75万千瓦时,年均发电1亿千瓦时。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