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第五师:孤悬敌后的新四军部队

发布日期: 2017-07-04 来源:

刘定

  新四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由于长期远离军部、孤悬敌后,很少被人们关注,这就是新四军第五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当年的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叶挺谈判时被扣,项英遇害。国民政府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销”。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整编,新四军组建了7个师。
  新四军重建后的所有部队里只有第五师可以说是孤悬苏皖淮海地区之外,如同一个处在华中的孤岛,不仅很难与其他新四军联系,反而被国民党军和日军重重包围,一直是一个孤悬敌后的独立作战的战略区。国民党在“武汉会战”大溃退后,以43个正规师和3个挺进军、21个地方游击队,分别占据了大别山、大洪山、桐柏山、幕阜山,以与日军相持,并包围了边区,隔绝了第五师同华北、华中兄弟部队的直接联系,加以日军沿江封锁,致使第五师处于孤军奋战的艰苦境地。第五师同党中央、和军部保持联系的惟一手段只有电台。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重大决策,能及时从电讯中得到上级指示在战略上同兄弟部队遥相配合外,第五师无法在战役、战斗上取得兄弟部队的支持,更不可能在财力、物力上得到外援。一切困难都必须独立自主解决。
  第五师在历史上取得了不少不逊于兄弟部队的战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原突围。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虽然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至6月,国民党军已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只及原来的十分之一。为了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不断加紧调动部队,至6月下旬,蒋介石用于包围中原军区的兵力已增至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约30万人。
  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约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
  此时的中原解放区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由第五师和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投降前,中原军区部队已发展到2个纵队、3个独立旅及3个军区共6万余人,根据地也已扩展到60多个县,并对战略要地武汉形成了包围之势。
  鉴于时局已经无法挽回,中原局向中央报告了突围的计划,要点是主力向西突围,经伏牛山北渡黄河到太岳。万一不成,即在武当山、伏牛山、秦岭打游击,必要时转甘(肃)南创造根据地,或到陕甘宁边区会师。鄂东、鄂中两军区部队留当地打游击。万一立足不住,鄂东部队向皖东突围,鄂中部队转入武当山打游击。其具体部署是:先由皮定均率一纵队一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以迷惑敌人,转移敌人的视线。中原解放军的主力则分为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其中: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王树声率一纵队(缺第一旅)为南路。张体学率鄂东军区部队,挺进大别山腹地,牵制敌人兵力。黄林率河南军区部队,在平汉路西侧掩护北路主力突围作战。王海山率二纵队十五旅大部随一纵队行动。罗厚福所率江汉军区部队留少数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其余部队进入襄河以西地区。
  中原突围和外线作战付出了重大代价,数10名县团以上的优秀干部牺牲了;不少干部战士掉队、被俘,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被敌人关在监狱和集中营里。部队的总数损失近五分之二。但是,这对处境极为严酷的中原解放军来说,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也是完全值得的。
  10月1日,毛泽东在《三个月总结》中评价中原突围:“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1947年1月,刘少奇在关于中原问题的讲话中曾说:“中原坚持与中原突围,起的战略作用,不比到华北编几个纵队、打几个胜仗的作用小。”同年5月28日,党中央致中原部队的慰问电说:“我中原各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牵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所有参加这一英勇斗争的指战员均为全国人民所敬佩。”
  11月,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陈毅在淮阳对原新四军第五师部分干部讲话时说:“中原部队牵制蒋介石三十万主力部队达十几个月之久,这就为华北的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的七战七捷,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敢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中原部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对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对配合各个解放区作战,对党的革命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原突围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苏中和定陶战役的展开;同时,苏中和定陶战役也配合、策应了中原突围。假如没有苏中战役对苏中地区的敌人进行牵制,蒋介石便可抽调更多的兵力增援中原。在中原突围战役最困难的时刻,定陶战役的前哨战出击陇海路,更是直接地支援了中原突围。当时,迫使敌人从追击中原我军的部队中调出4个整编师回援开封以东地区,减轻了中原解放军的压力。可以说,中原突围、苏中七捷、定陶战役在战略上是互为影响、互相策应的,在战役上是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的,而这种紧密的关连作用又是中原突围战役首先引发的。

  原载《湖北档案》2013年第9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