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从监利走出的红军长征部队

发布日期: 2018-03-29 来源:
  

三、红三军从监利大转移到红二方面军长征

  1930年10月18日,邓中夏、贺龙率领红二军团从监利渡江南征,以配合一、三军团的军事行动。1931年3月,红二军团根据中央分局的指示,改编为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唐赤英,政治部主任柳直荀,参谋长孙德清。全军下辖七、八两个师,七师师长王一鸣,八师师长许光达,共1万多人。1931年10月,由在湘鄂西苏区周老嘴诞生的红九师,迎接红三军主力回到洪湖苏区。在整整一年的南征游击中,虽然歼敌6000余人,先后攻克了华容、公安、津市、石门、临澧等县城,扩大了江南苏区,但执行的却是一条“左”倾盲动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所克之地,随得随失。尤其是杨林市一仗,使红军伤亡2000多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对革命事业带来严重危害。特别是红二军团离开洪湖苏区后,蒋介石乘虚调集重兵,先后三次“围剿”洪湖根据地。苏区军民在湘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联县政府主席崔琪和段德昌、段玉林等人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英勇顽强地进行反“围剿”斗争。他们以芦林为房,船板为床,菱角为粮,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避实击虚,不屈不挠地同敌人浴血奋战,为保卫洪湖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10万余重兵,第四次“围剿”洪湖苏区。在大敌当前,重兵压境的恶劣情况下,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却坐镇红色首府周老嘴,掀起“肃反”高潮,把苏区大批优秀的党、政、军高级干部,都当成“改组派”杀害了,严重内耗了自己的力量,而面对敌人的军事“围剿”,他却束手无策。夏曦不顾主客观条件,错误地提出“不使苏区一寸土地被敌人蹂躏”的口号,命令红军构筑工事,打阵地战。并独行决定兵分两路,采取“两个拳头打人”的方法,一面令贺龙、关向应、段德昌等率八、九两个师,从监利出发到襄北苏区打阵地战,抵御重兵南下;一面调七师和警卫师一团,由他指挥固守监利北大门新沟嘴、杨林关一线,与强敌展开阵地决战,致使七师政委鲁易阵亡和3个团长、1个团政委牺牲。夏曦见势不妙,便率七师王炳南、芦冬生部,向监西余埠、白露湖一线突围,然后北上大洪山与红三军主力会合。至此,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已全部丢失。
  1932年10月,夏曦在枣阳王店主持召开湘鄂西分局扩大会议,研究部队的行动方向。会议决定部队向陕南活动,朝汉中发展。11月初,贺龙率领红三军从随县出发,直插桐柏山,进入豫西南地区。随即遭到敌第十五路军马鸿逵部的堵截。红军指战员忍饥挨饿,且战且走,进入伏牛山。马部气焰嚣张,在后穷追不舍。贺龙令贺炳炎率八师二十二团在西陕口设伏,一举重创马军。红三军随即进入陕南,在武关又与敌刘振华部遭遇。段德昌率九师抄敌后路,歼敌一个营,从而解除了敌人的围追阻截。此时,贺龙调整了行军路线,决定从敌人防守薄弱的竹林关、漫川关南下,从旬阳渡过汉水,经神河口、牛头店翻越大巴山,进入四川境内,然后沿鄂川边继续南下。12月中旬,红三军进入巫山县境的大昌镇,连夜偷渡长江,一举攻占巴东县城。天亮后,部队从巴东县城出发,仍向南开进,一路经绿葱坡、野三关,到达湘鄂边苏区,进驻邬阳关。至此,红三军从洪湖苏区的监利出发,完成了7000多里的大转移。
  红三军以湘鄂边区为根据地,逐步向西发展,活跃于湘、鄂、川、黔四省交界之地。蒋介石对此视为心腹之患,急调重兵“围剿”。红三军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与敌军周旋于湘鄂川黔地区。1934年6月1日,红三军挺进黔东,攻占了沿河重镇。这里黔军李成章旅、川军达凤岗旅、湘军周燮卿旅三面扑来,贺龙率红三军主动放弃沿河,峭然北上四川西阳。当敌人闻讯逼来,红三军又出其不意,向南直下黔东松桃,甩掉了敌人。然后西进印江,收编了一股“神兵”部队,成立了黔东纵队和印江独立团,共1500余人,扩大了红军的武装力量。
  1934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进行西征,向湖南中部进军,以期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合。红六军团经过一个夏季的艰难辗转,冲破敌人的封锁和包围,途经湖南、广西,向黔东和湘西交界处挺进,寻找红三军。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来到黔东,在印江木黄与红二军团(这时红三军根据中央指示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成立了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任迅时任政委,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兼),政委任弼时(兼),副政委关向应(兼),参谋长李达;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兼),政委王震,参谋长谭家述。10月25日,红二、六两军团在四川酉阳的南腰界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两军团胜利会师大会,并向中央军委电告了会师盛况。两军团会师后,根据贺龙、任弼时等人的决定,两军团挺进湘西,坚持游击战争,开辟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领导根据地的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了各级红色政权。蒋介石极为震惊,又调集重兵再次进行“围剿”。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使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从1935年春到10月底,红二、六军团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战术原则,积极开展反“围剿”斗争,先后夺取了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战役的重大胜利,歼敌两个师、一个师部、一个旅,活捉了敌纵队司令张振汉,击毙敌八十五师师长谢彬,俘敌官兵8000多人,缴获长短枪1万多支,轻重机枪几百挺,各种大炮20多门,粉碎了敌人80多个团的“围剿”。这些战斗的胜利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存在,把进攻中央红军和湘鄂赣红军的一部分敌军吸引过来,这不仅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也威胁了敌人战略后方和蒋家王朝的统治。
  1935年11月,蒋介石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重新部署兵力,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围剿”。在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贺龙、任弼时等军团首长为保存实力,待机歼敌,便果断地实行战略大转移,先后转战于湖南、贵州、云南广大地区,坚持江南斗争。
  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到达贵州西部,奉中央之命,抢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向西北挺进。1936年7月,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此时,奉中共中央电令,红二、六军团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当时正是张国焘公然进行叛党活动,企图另立中央,值此两条路线尖锐斗争时刻,朱德和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等同志,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挫败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迫使他率部北上。
  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奉命继续北上,与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会师。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等人率领下,穿过茫茫草地后,英勇地进行了甘南、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并全力围攻凤县,拖住了蒋介石的干将胡宗南的尾巴;继而北渡渭水,挥戈北进。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甘肃省会宁县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从监利走出的红二军团,发展成为红二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所建树的英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监利人民心中,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也将永远激励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长征的老区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进!前进!
  

(监利县史志办  熊传甫)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