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红二军团诞生记

发布日期: 2018-09-11 来源:

陈诗军

  江陵县是人民军队诞生成长的摇篮之一,1930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江陵普济汪桥(解放后划监利县)诞生;7月,红二方面军的主要组成部分红二军团正式成立于江陵普济观(即现江陵县普济镇集镇)。
  

红四军、红六军胜利会师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红军代表会议,提出红军要“无条件扩大,在七、八月以前扩大到50万”。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其中湘鄂西地区的红四军和红六军合编为红二军团。鄂西特委派段德昌参加了这次会议。
  按照上述计划,红四军、红六军各自开始行动。贺龙率领的红四军主力部队从恩施鹤峰3次东下,准备与红六军会合,由于敌人的阻截和部队内部的叛徒出卖,战斗造成了重大损失,东下没有成功。红六军自汉阳撤回监利渡江南下,攻克湖南华容、南县,并于7月1日攻克公安县城南平。7月3日进驻松滋西斋的红四军得知红六军攻占公安县城南平的消息后,便经公安申津渡进至南平,7月4日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会师。“会师时,在南平文庙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当地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群众还送来了许多慰问品,墙上张贴标语,气氛十分热烈。”7月5日,两军在公安召开联席会议,红四军改称红二军(因与井冈山红四军重名),成立二军前委(会师前红四军是由湘鄂西前委领导的)。
  两军会师前,江陵县委和公安县委根据特委指示,召开各区负责人会议,具体部署迎接红四、六两军会师过江事宜。6月下旬,两县组织部分区中队和赤卫队配合鄂西特委集中的江陵、潜江、石首三县特务中队共约600人,从江陵马家寨夜渡长江袭击了公安斗湖堤保安团,并占领该镇,为部队过江扫清了障碍。接着,江陵、公安两县县委组织群众就两军会师的有关问题如粮草、船只、会场等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筹备。江陵县迎接渡江的任务主要落在沙南、沙中两区。
  7月4日,沙南、沙中两区领导人在马家寨召开了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了具体工作:(1)红军渡江的船只和具体指挥人。沙南区划业工会主席王元礼负责组织船只,沙南区委书记邓群阶和沙中区委书记沈汝成负责全面指挥。(2)红军渡江时的保卫工作分别由两区赤卫队在马家寨两头江堤上负责。(3)红军渡江后的欢迎、生活茶水等,由沙南区马家寨乡组织群众办理。会议后,分头行动。沙南区划业工会主席王元礼连夜组织了一百多条木船,船上一律插上欢迎红军的旗帜,列队江边,听候调遣。其他工作也积极准备就绪。
  

红军北渡长江

  7月6日,红军开始渡江。那天清晨,大江南北,江公两岸,北起窑头埠,南到马家寨对岸的杨场,长达10多里的两边江岸上,红旗迎风飘扬,红军派来的先头部队和沙南、沙中两区为渡江准备的人员往来不停,忙于最后准备和检查。江陵、公安准备的一百多条大小木船(还有小火轮)集结南岸江边。北岸有沙南、沙中和公安县第七区的赤卫队准备的土炮及抬铳,遍布在马家寨一线江边上,守卫江面掩护红军过江。渡江从中午开始。贺龙率第一批红军率先过江,他就是在王元礼驾驶的那条木船上,站立船头,在挥手向岸上的人群招呼中,跨越了浩荡的长江。陪同他过江的是专程到对岸迎接的沙南沙中两区区委书记沈汝成、邓群阶和公安县县委书记戴补天等。贺龙在马家寨上岸后,受到沙南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
  下午5点钟左右,正当第二批红军渡江时,国民党的一艘“得胜号”军舰从沙市开来,到窑头埠就开始放炮,对渡江木船疯狂轰击。这时,红军和赤卫队集中火力,向敌舰猛烈射击。第二批过江的红军也很快参加战斗。一时间,江面上烟雾弥漫,波涛掀天,红军打死敌舰桅杆上掌控望远镜的士兵,敌舰失去方向,随着“轰隆”一声,“得胜号”浓烟滚滚,火舌熊熊,一溜烟逃回沙市去了。接着,红军继续渡江,人流络绎不绝。村庄里街口中涌出一队一队的红军战士,成行成线走过乡间小路,汇人荆江南岸的大堤上。渡口上站满了官兵,渔民们奋力地摇着撸,一只只渡船来往如梭,满船满船的战士一到对岸,就争相跳上坡,飞跑着跟上自己的队伍。直到天黑,1万多名工农红军顺利地全部渡过了长江。王元礼的木船身中7弹,但没有一人受伤。这只木船是渡江木船中的一只,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红军北渡长江后,大部分部队开往郝穴。最后一批渡江和部分过江作准备的先头部队当晚在张黄场、杨家渊至万家场之间宿营,受到了沙南人民的热情接待。第二天,“贺龙到了马家寨”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沙南各乡,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对沙南地区的土地革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部队到达郝穴后,特委决定将江陵、潜江、石首的特务中队和赤卫队600多人编人红军,贺龙亲切接见了为这次渡江服务的地方武装干部。沙南区赤卫队员高顺云、杜之义、魏帮清、刘士昌、邓维孝、万德全、张继松等大部分队员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军,跟随贺龙闹革命。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