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舟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会间休息,毛泽东笑盈盈地走向一位个子不高的年轻军人,老远就伸出了右手。
那军人立即举起左手,端端正正敬了一个军礼——他的右臂是一条空袖管。
“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不用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你这份礼吧!”毛泽东连忙用右手握住贺炳炎的左手,亲切地说。
“主席,你不要我当兵了吗?我还有一只手,能够冲杀!”
“要,要!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啊?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当师长的时候,他打断了右臂
那是1935年1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湖南瓦屋塘,遇上了国民党军陶广纵队两个师的阻击。当贺炳炎率领担任后卫的红5师赶到瓦屋塘的时候。敌人已抢占了东山头,居高临下阻击我先头部队。
贺炳炎观察了一下敌情,发现敌人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却还未来得及构筑工事。于是命令全师向东山头攻击。
刚刚登上山顶的敌人突然发觉背后出现红军,立即掉转枪口向这边射击。
“轰!”一颗手榴弹在贺炳炎身边爆炸,气浪把他和警卫员掀倒在地,不远处的机枪手牺牲了。眼看着蜂拥而来的敌人。贺炳炎一个箭步从地上跃起,端起轻机枪,向敌群猛烈扫射。
敌人退回去了。他把机枪交给身边的战士,正要挥手命令部队冲锋,一梭子子弹从侧后飞来,击中了他的右臂。顿时,伤口血流如注。贺炳炎昏了过去。
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军团卫生部临时救护所里,旁边围着很多人。
“伤势很严重,右臂的骨头全打碎了。只剩下几根筋连着,必须马上截肢!”卫生部长贺彪说。
“得多长时间?“贺龙总指挥问。
“两到三个小时。”
“命令前方部队。再坚持三个小时!”
“是。”通讯员应声而去。
听说要截肢,贺炳炎死活不干。是啊,没有右臂,怎么打仗啊?经贺龙和贺彪好一番劝说,,他才勉强应允。
这时贺彪遇到了难题:手术器械和药物大部队转移带走了。他只得找来一把锯木的锯子当手术锯,麻醉药准备用吗啡代替。
贺龙说:“你让他喝那么多吗啡,日后怎么打仗啊?”
“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贺彪话音未落,贺炳炎一把夺过他手中的吗啡药瓶甩在地上:“把我绑在门板上。嘴里塞块毛巾。就这么锯!”
手术整整进行了2小时又16分。贺炳炎嘴里的那块毛巾,已经变成了一团碎布泥。
贺龙拣起两块锯下的碎骨。用一块红绸布包上,缓缓放进贴身的口袋。
一打完仗,他又戴上了冰凉的手铐
手术后,贺炳炎只在担架上躺了六天,又参加战斗了。
到这时为止,贺炳炎已经11次负伤,身上留下了16处伤痕。有谁能相信,这样一位对革命赤胆忠心的共产党员,也曾被自己人关押审讯呢?
1933年,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央代表夏曦来到湘鄂西,搞起了“肃反”。红军中的党组织被取消了,大批在敌人屠刀下幸存下来的红军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成了“肃反”的牺牲品。
当时贺炳炎是红19团团长。3月,湖南桑植泥湖塔一仗,他左臂负伤,住进了医院。伤愈归队。他便发觉气氛不对,预感到自己可能被诬陷。第二天,贺炳炎带着几个特务员爬上驻地附近的一个山头,整整呆了一天。晚上回到营房,就被“肃反”队员捆走了。
贺炳炎被关押后,无论怎样严刑拷打,他都据理抗争。“肃反”队员看他不服“管教”。又臂力过人,就给他戴上脚镣手铐,行军时又绳捆索绑,还把好多干粮袋和大捆的草鞋压在他的肩上。但无论怎样折磨,他都毫不屈服。
一天,夏曦来到这里,贺炳炎大声质问:“夏主席,你说我哪点是改组派?”夏曦无言以对。就在这时,前面部队与敌人遭遇,19团因为团长贺炳炎和政委宋盘铭都被当“改组派”抓起来了,群龙无首,一下子乱了套。师长卢冬牛焦急元奈。派通讯员来“借”贺炳炎和宋盘铭去指挥作战。
一听说打仗。贺炳炎就来劲了。不等“肃反”队员解完绳索。他就抓过通讯员手里的驳壳枪,朝响枪的地方冲去。
敌人打退了。“肃反”队员夺过贺炳炎手里的驳壳枪,又给他戴上了冰凉的手铐。
就这样过了29天,贺龙发现了被捆的贺炳炎。他质问夏曦:“为什么要捆贺炳炎?他十五六岁跑来当红军,还没有我的烟担杆子长。是我亲眼看着他长大成人的,他的历史我清楚!你为什么不问我?难道对我也不相信吗?”
贺龙说的是四年前。他带部队来到湖北松滋刘家场,16岁的小铁匠贺炳炎跑到红军驻地要参军,大家看他年纪小,个子也小。不想要他,他又哭又闹。死活不走。正在这时,贺龙来了,看这小家伙还有点意思,就说:“好好好,收下收下。拨到宣传部提浆糊桶子去!”
此后,贺炳炎便跟着贺龙南征北战。从战士当到团长。他曾经一把菜刀战群敌,也曾经单枪匹马抓“舌头”,还曾经与宋盘铭一道,率襄北独立团远离主力打游击。大家都知道贺炳炎会打仗。因此送了他一个绰号——“贺小龙”。
贺龙对夏曦说:“你想过没有。他不怕苦,不怕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我们还信不过,要抓,要杀,那今后我们还叫哪个跟我们干革命啊!”夏曦无奈,只得放了贺炳炎。
1934年6月,为开辟黔东根据地,贺炳炎奉命率干部大队一个班到沿河县开辟群众工作。组建地方武装,很快就正式组建了沿河独立团,由他任团长。9月。沿河独立团又扩充为黔东独立师,贺炳炎任师长。后来独立师编入主力红军,贺炳炎任红6师18团团长。不久。夏曦又以军分会主席的名义撤了贺炳炎的团长职务,贬官为兵。后经贺龙、关向应力争,贺炳炎才当上总指挥部的管理科长。
1935年6月,红军在忠堡与敌张振汉部激战,红18团伤亡很大,全团营以上干部只剩营长曾庆云和团总支书记余秋里两人。就在这时,贺炳炎回到18团。他与新任政委余秋里一面整顿部队,一面指挥战斗,在伏歼援敌一个营后,又率部突入敌阵,直插中央。与兄弟部队一道,将敌全歼,取得忠堡大捷。不久,他又率18团参加板栗园伏击战,全歼敌85师。毙敌师长谢彬。
冀中平原出了支“一把手”的队伍
贺炳炎截肢不久,即调任红6师师长。他和政委廖汉生率领的这个师担任全军后卫,爬雪山,过草地,一直走到陕北。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红6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71 6团,贺炳炎、廖汉生分任团长、政委。
1937年10月,贺炳炎和廖汉生率716团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代县雁门关伏击日军。战斗中,贺炳炎的驳壳枪子弹打光了,他立即拣起一支日军丢弃的长枪与敌人肉搏,一下刺死了1个日本兵。转身他又举枪向3个逃跑的日本兵射击,不料子弹打偏了。3个日本兵回头一看,见是个只有一支左臂的八路,便嗷嗷地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扑了过来,想抓活的。贺炳炎大吼一声,挺枪迎敌。正在这时。几个战士赶了过来。和贺炳炎一起收拾了三个敌人。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名,毁敌汽车数10辆。因为这次战斗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战役的正面防御。716团受到国民政府传令嘉奖。
忻口战役结束不久,贺炳炎被选送到瓦窑堡抗日军政火学学习。抗大结业后,又奉命与在长征中失去左臂的余秋里率120师游击3支队开赴冀中,开辟大青河根据地。两个“一把手”率领的八路军。一到冀中,就三战三捷。威震四方。这时,附近一些民众自发抗日武装纷纷来投靠3支队,要求改编。
这里面有一支队伍叫华北民众自卫军,号称7000人,司令叫江东升。江东升开始也表示投靠八路军,可后来又出尔反尔。为了争取这支队伍,贺炳炎带着联络员刘宾来到自卫军驻地。
江东升听说八路军3支队司令员登门拜访,慌忙迎了出来。却见贺炳炎是一位个子不高的独臂人,顿时生出轻蔑之感。贺炳炎也不介意,只顾悠闲地喝茶,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
午宴时,自卫军的一个侦察员进来报告:“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向我们开来。”江东升一下子慌了神,扔下酒杯大叫:“撤!”
贺炳炎不慌不忙站起身来,对江东升说:“江司令,鬼子只有一个中队。大不了100多人,您手中不是有好几千人吗?”
“对对,我有7000人,就……就是从来没和鬼子交过手。”
贺炳炎说:“这次不妨试一下。鬼子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抵不住我们几十个人打他一个啊!况且敌人是送上门来,我们是在自家门口打仗,人熟地熟。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我看贺司令是个痛快人,这一仗就请您指挥吧!”
“那好。试试看。”
这时,站在一旁的刘宾对江东升说:“这么小个战斗。用不着贺司令员来指挥。如果江司令信得过的话,就交给我去收拾吧,我只要1000人马。你们各位尽管喝酒吃饭。”
刘宾果然打胜了这一仗。结果。自卫军改编的事谈妥了,江东升当上了3支队的副司令员。
此后,3支队便在潴龙河、滹沱河之间,坚持平原游击战,打击出扰之敌,先后进行了莲子口、魏庄、东固贤、赵段庄、师素村、北高晃、马家营七次战斗,歼敌数百名。自己的队伍也发展到2500多人。3支队在冀中打出了威风,老百姓纷纷赞扬3支队会打胜仗,敌人一听说“一把手”的队伍来丁,离老远就吓得溜掉了。
他举起望远镜一望,突然改弦易辙
l 948年2月29日,一场血战在西北高原进行: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四个纵队将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四个旅团团包围在瓦子街那狭长的山沟里。
南山,是敌指挥部所在地,也是敌人突围的主要突破口。我7l 4团占领南山阵地以后,敌人拼命反扑,战斗相当残酷激烈。在坚守南山的战斗中,714团的团长牺牲了,参谋长牺牲了,政委和副团长负伤了。2营6连140多人打得只剩下十几个人仍在顽强战斗。2班班长刘四虎一把刺刀与十几个敌人搏斗接连刺倒7个敌兵,自己被捅了11刀。整个连队象一块啃不动、砸不烂的硬骨头牢牢钉在阵地上。这就是后来声震全军、名扬全国的“硬骨头六连”。
其实,南山本不是71 4团的阵地,只是因为纵队司令员贺炳炎突然改弦易辙,这个团才得以在这里杀敌立功。
在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结束以后,西北野战军便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南下陕中,转入外线作战,以配合中原战场我军作战。二月下旬,野战军以全部主力5个纵队,发起宜川、瓦子街战役。当时,宜川之敌兵力薄弱,仅1个旅(欠一个团)把守,又较孤立。于是决定首先围攻宜川,诱洛川、宜君之敌刘勘集团来援,继而集中主力,围歼援敌于瓦子街地区,最后实施攻城,全歼宜川守敌。具体部署是:3、6纵队各一部围攻宜川,另一部在宜川城西阻击来援之敌;l、2、4纵队集中于瓦子街地区,围歼援敌。1纵由西北向东南侧击敌左后,断敌归路;4纵由北向南攻敌左翼;2纵由禹门口西渡黄河后,由南向北攻敌右翼。
24日,3、6纵包围宜川。胡宗南急令刘勘率敌整编29军军部及整编27、90师驰援,于28日进至瓦子街以西地区。28日下午,贺炳炎率l纵358旅、独1旅进入战斗位置。29日拂晓,攻击开始,担任前卫的独1旅3团全歼敌90师搜索连,攻占了瓦子街,并迅速向南北两山攻击,切断了敌军后退之路,封住了“口袋口”。
贺炳炎率纵队指挥所随后赶到瓦子衔,举起望远镜了,望。当镜头转向南山时,他的眉头皱起来了。
“政委,你看。”贺炳炎叫身旁的廖汉生。廖汉生马上举起望远镜。只见四处的敌人正向南山蜂拥集结。
“看来王胡子还没赶到。”贺炳炎说。王胡子是王震。2纵司令员,南山是他的阵地。
“他们离这里太远了,又隔一条黄河,加上路路难行,肯定还没赶到。”廖汉生说。
“这个缺口不堵住,敌人就可能从这里跑掉,整个战役计划就会落空!”
“对,要堵住这个缺口。”
贺炳炎放下望远镜,对廖汉生说:“我想立即改变原定全纵在公路以北作战的部署,以公路为界,独l旅在北山,358旅在南山。由西向东全力攻击。”
“我同意。”
“那就令358旅派一个团向南山攻击。堵住敌军南逃去路。”
“好。”
于是,714团和715团的一个营攻上了南山。
南山守住了,缺口堵住了,整个战役胜利了。这次战役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的第一次大捷。它改变了西北战场敌我力量的对比,影响了中原的形势,为我军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月7日,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起草评论《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高度评价了这次战役。
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彭德怀等西北野战军首长给贺炳炎及1纵全体指战员发来嘉勉电,表扬他们在战役中表现的主动精神和作出的重大贡献。
宜瓦战役结束后,贺炳炎率l纵乘胜攻击,一举解放黄陵、宜君。在其后半年多时间内,又先后参加西府、陇东、澄(城)邰(阳)、荔北及西北冬季战役。1纵改称1军后,又相继参加陕中、扶(风)郿(县)及陇东追击战役。1 9 49年9月5日,贺炳炎率1军进占西宁,青海全境解放。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原红二方面军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3人:肖克、王震、贺炳炎。论资历,贺炳炎没有肖克、王震深,可评他的上将,没有一个人不举手。为什么呢?他的老战友、原总参通信兵部主任樊哲祥将军说:“他有战功,是打出来的啊!”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