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王近山:红军战将“王疯子”

发布日期: 2014-11-13 来源:

   
  “王疯子”本名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桃花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被迫给地主当长工。1930年3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第一师三团(后改为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长、二十八团团长,第十师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王疯子”这一称号的来历,还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那还是王近山在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当连长时。一次,在战斗的紧急关头,部队与敌人展开了肉搏。王近山虽已负伤,但他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扑上山头,抱住一个敌人从山上滚下了悬崖。崖石把他的头上穿了个洞,鲜血直流。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拔出手枪将敌人打死。当战士们在山下找到他时,他已昏迷过去。从此,他头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却得了一个“王疯子”的光荣称号,
  王近山在对敌作战中,总是身先士卒,舍生忘死,具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表现出一股狠劲、硬劲、猛劲,英勇杀敌,敢打敢拼,表现了一往无前英雄气概。
  1933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在取得宣汉、达县战役胜利之后,与敌人在兴隆场、三合场又拉开了激战的序幕。战斗打响后不久,敌人在我军的凌厉攻势下即向后退却,并伺机向西迂回攻击我军后路。担任坚守西面山头阵地的红四军政委由于求胜心切,见敌人向后撤退,便下令部队出击。我进攻部队失去了山头阵地的依托,寡不敌众,只得边打边撤,几个山头阵地相继失去,而率红四军三营控制另一个山头的二十八团副团长王近山,却严令三营紧控山头,加固工事,严阵以待。敌人夺占了二十八团一、二营主阵地后,三营阵地失去依托,顿形孤立,形势十分严峻。敌人集中三四个团的兵力将三营控制的山头团团围住,不断发起猛攻。三营在王近山沉着指挥下,孤军奋战,坚决阻击,同敌人反复拼杀,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掩护了红军主力的转移。
  J933年冬,敌人向川陕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妄图一举消灭川陕红军。在长达10个月反“六路围攻”的作战中,任二十八团代理团长的王近山立下了卓越的成功。一次,敌人在二十八团阵地投入了20多个团的精锐主力发起猛攻。由于红四军某负责人没有按计划将预备队交给王近山,二十八团前沿指战员在没有后备力量支援的情况下,虽然给进攻之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敌众我寡,相继全部壮烈牺牲。听到这个消息,王近山难过得流下泪。为了迅速控制已被敌人攻占的山头,王近山亲自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血战,攻下了敌人控制的山头。敌人见山头已失,不惜血本,不断组织集团式猛烈反扑,王近山指挥部队顽强阻击,始终将敌人压在山下。战斗最激烈时,他一面指挥部队反击,一面亲自端着机枪向冲上来的敌人扫射。激战了大半天,敌人除了尸阵遍野外,始终没有跨过山头一步。整整10个月的时间,王近山率二十八团始终战斗在阻击敌人的前线,成功地顶住了数倍、甚至十几倍敌人的长期攻势,而自己的威风却丝毫不减。大反攻开始后,王近山又率领二十八团以最快的速度冲在全军的最前面,创造了以一个团全歼敌人一个旅的光辉战例。
  作为一个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他深知战斗中指挥员的表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江油与敌展开了激战,当时已经担任二十八团团长的王近山,亲自带领部队出击,不幸头部负伤,被送往后方。不久,前线情况吃紧,他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强令部下将自己抬回前线,忍着伤痛,坐在担架上指挥部队反击,在关键时刻取得了胜利,而他的头部却又一次负了伤。1935年10月,王近山已经担任十师副师长,在一次战役中,他带领突击队抢渡四川西部的大金川。部队登岸时,他亲自端起机枪和敌人对射,指挥部队强占了滩头阵地,掩护兄弟部队过河。
  王近山并不满足于自身的勇敢,他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应该具有智勇双全的品质。他佩服诸葛亮的运筹帷幄,赵云的一身是胆,曹操的善于用人。所以,他虽然因打仗勇猛而称作“王疯子”,但决不是一个鲁莽的指挥官。他敢于用兵,也善于用兵,而且十分注重部队的建设和发展。他常说,要完成艰巨的革命斗争任务,没有智勇双全、作风过硬的指挥员,没有强大的,打不烂、拖不垮,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部队,个人有天大的本事,也完不成任务。在生死搏斗的战场上,每个人都随时可能在枪林弹雨中倒下去,而革命事业还要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培养干部,加强部队建设,使革命后继有人。他十分注重部队干部的配备,选拔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善于分析、善于带兵的将士来担任各级指挥官。有了这样的领导骨干,部队就能英勇善战,顽强坚定,敢打恶仗。
  红四方面军长征中最杰出的一仗是攻打天全的战斗。天全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离成都不远。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刘湘为了保住成都,阻止红军南下,特派刘湘的“模范师”郭勋祺部守卫天全。郭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和有利地形,决心固守天全县城。战斗打响之后,红四军第十二师担任主攻任务,但由于敌人以猛烈的火力封锁红军前进的道路,红十二师的几次进攻都被压了下来。徐向前总指挥只得命令停止进攻,决定采取两面夹击的方法破敌。他命令红十二师组成一个突击队,使用红四方面军的拿手好戏——夜摸,乘夜偷袭天全西侧的敌人,同时命令王近山率红十师向天全疾进,以攻击守敌。王近山师长接到命令后,亲自率领十师将士飞速向天全挺进,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天全城下的天全河边。11月的河水冰冷刺骨,十师将士不顾严寒的侵袭,于拂晓前涉水过河,穿着湿透的衣裤,向城南浮桥的守敌猛烈攻击。夺取浮桥后,随即向天全城内守敌发起猛烈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歼敌一部,并突入城内。守卫天全城的敌人,由于是刘湘的心腹部队,所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却无法阻挡王近山师的进攻。经过一番激战,红十师占领了“模范师”的师部。敌师长郭勋祺率残部逃至天全以东5公里的梅子坡,使用预备队向红军反攻,企图夺回天全城。一场白刃战在山顶上展开。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英勇顽强地和敌人搏斗着,杀得敌“模范师”伤痕累累,郭勋祺见取胜无望,便带着残兵败将向洪雅方向逃去。天全一仗,红四军共歼敌2000余人,这里面也有王近山第十师的战果。
  天全战斗之后,敌人又纠集了80余团共20多万兵力与红四方面军在名山县东北的要镇百丈展开了激战。百丈之战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少有的一场恶战,敌人出动飞机轮番轰炸我军阵地,再用大炮反复轰击,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整团整营的敌军向红军阵地猛攻。王近山指挥十师坚守阵地,子弹打光了,就同敌人展开白刃战,有的战士负了重伤,仍然坚持战斗,实在动不了的,就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就这样,整整拼搏了7天7夜,敌我双方都有重大伤亡,但敌人仍然没有攻破红军的阵地。为了减少损失,避免同敌人拼消耗,红十师才同兄弟部队一起奉命撤出了阵地。
  王近山是我军一位难得的智勇双全的指挥员,他不仅在红军时期战功卓著,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以及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更是机智多谋,指挥有方,成功地指挥过许多次战役、战斗。他先后7次负伤,为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奉献。1978年5月,王近山因病不幸在南京逝世。
  对于这样一位难得的将才,刘伯承、邓小平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是对我军有过杰出贡献的、久经考验的优秀指挥员,是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徐向前也曾这样指出:近山同志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战将。他打仗勇敢、顽强,指挥果断,机动灵活;他有压倒敌人的气概,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条件多么艰苦,从不叫苦!他敢打硬仗、恶仗,有时伤亡很大,也能顽强支撑局面,坚决完成任务。 (苏杭)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