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飞临朝鲜战场,同号称“空中霸主”的美国空军进行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在世界空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指挥这支空军部队的司令员就是刘震将军。
1915年,刘震出生于今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小悟乡刘家咀,12岁在本县小河镇学做木匠活,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课。他后来回忆此事时曾说:“木匠学徒虽然很苦很累,但对后来的军事生活有一个好处,当我第一次拿起枪时,很快就懂得了三点成一线的瞄准要领。”他于1931年参军,在入伍不久的一次战斗中,他伏在—个山头上,端着枪,象做木匠活一样,眯上一只眼睛,第一发子弹打出去,就击中了一个敌人。接着在—个反冲锋中抓了两个俘虏,,缴了两支枪。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推荐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这个特务大队后来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手枪团有一次和兄弟部队一起奇袭了敌军一个师的后方仓库,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钱物。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大多数同志的发言都是评功摆好,而刘震的发言却出人意料。他说:“这一仗不能算是全胜。一是在进攻敌山头防御工事时,火力没有组织好,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二是撤退时命令不统一,队形很乱,致使个别部队失散和损失;三是手枪团进城背银元的时间晚了一些,如果早出发半个小时,还可以背出更多的银元。”他还建议今后部队训练除练习瞄准外,还应加强战术训练,重视火炮兵器的配合使用。军长徐海东听了他的发言之后说:“刘震讲得很好,有战术眼光,我看可以当连长、指导员。”刘震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指挥生涯。他19岁时担任营教导员、团政委,21岁时担任师政委,30岁时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
刘震在军事指挥中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观察地形。他任东北野战军l2纵司令员时,有一次他奉命率部包围了法库,但在仔细观察了地形之后,他认为法库周围都是山,有利地形已被敌军占领,如要攻占法库必得7-10天时间,加上敌军增援法库方便,周围又没有好的打援战场,因而他及时向东野首长建议先不打法库,应转攻彰武。在得到批准后,他很快就拿下了彰武,受到中央军委来电嘉勉:“庆祝你们攻占彰武,歼敌一个师的胜利。”二是善于用炮。解放战争时,他指挥的东北野战军12纵运用炮火延伸掩护步兵不断前进和分炮包干射击目标的方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辽沈战役打锦西之前,东野司令员林彪和政委罗荣桓来到12纵阵地察看地形,刘震等人陪同林、罗登上观音洞,拿着望远镜,对着将要进攻的不陡山敌军阵地整整看了一天。林彪问刘震:“白天进攻好还是夜间进攻好?”刘震回答:“白天进攻好!”寡言少语的林彪“嗯”了一声之后又问:“说说情况。”刘震摆了理由:“我们的炮火优势于敌人,白天看得清,能更好地摧毁敌军的防御工事。”林彪又问:“钢筋水泥碉堡怎样打?”刘震说:“六师摸索了用山炮打的办法,先用两发不上引信的炮弹在碉堡上撞一个洞,再用一发带引信的炮弹打,三发炮弹打在一个点上,碉堡肯定上天。我们试过好多次了,没问题。”林彪说:“很好。”罗荣桓说:“我们放心了。”后来正是采取刘震所提出的这一战术,我军很快打下了锦西,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为了有效地抗击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配合陆军作战,刘震将军奉命率领刚组建不久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毅然飞赴朝鲜战场,同“空中霸主”作战。
1950年冬天,刘震从东北军区空军司令部走进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入朝不久他就指挥我空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空战。1951年1月29日,雷达站报告,一批美军飞机在定州、安州上空盘旋活动,企图袭击我安州火车站和清川江大桥。刘震手握话筒,命令我机升空迎战。空四师第10团28大队大队长李汉章领两个中队共8架战鹰迎战16架敌机,当敌机分上下两层接近海岸线时,李汉章率一个中队向位于上方的8架敌机猛冲过去,敌机发觉被我机咬住,急忙转弯摆脱,但我机紧咬不放,在距敌400米处,李汉章对准一架敌机,3炮齐射,将其击落,其他7架敌机慌忙逃命。位于下方的8架敌机企图反扑,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二中队在副大队长李宏刚的率领下向敌机猛压过去,一阵猛烈射击将敌机的队形打乱了,李汉章发现前下方有敌机活动,他疾速绕至敌机的左后方,在距敌600米处,瞄准一架敌机,猛烈射击,敌机中弹而逃……这是我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同美国飞机的第一次空战,我军以少胜多,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自己无一损伤,打了一场漂亮的空中袭击战,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接着,刘震又指挥了一场又一场的漂亮空战。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他指挥空四师连续出击,同美国空军展开大规模激战,3天内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国最先进的 F-86飞机的战绩。毛泽东主席看到战报后,挥笔批语;“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12月2日、5日、8日,他指挥空三师参加敌我双方达300架次的大规模空战,我飞行员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敌F-86飞机9架,击伤2架的辉煌战果。毛泽东主席又欣然命笔:“向空军第三师祝贺。”1952年2月10日,刘震又组织了一场对敌出其不意的空中奇袭。他根据敌机每天早晨到鸭绿江以南侦察天气的规律,派出飞机进行奇袭,在这场战斗中,空四师12团3大队大队长张积慧,击落了美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王牌飞行员、飞行266次的“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乔治·戴维斯少校,致使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不得不在一项特别声明中承认:戴维斯被击毙,“是对远东空军的一大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我军在对敌机的战斗中,涌现了李汉章、张积慧、王海大队等空中战斗英雄和英雄群体。著名的“王海大队” ——空三师9团1大队在历次空战中都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先后空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人人都有战功,被上级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使刘震将军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就在张积慧打下戴维斯的那场空战中,他咬着牙关坚持指挥,到最后一批飞机安全返航时,已疲惫得连站立的力量都没有了,是两位参谋扶着他走出了指挥所……鉴于这种情况,1952年7月,上级决定由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上丹东接替刘震。从此,刘震告别了战斗了—年零六个月的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文/胡佑启)
刘震将军夫妇在哈尔滨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