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大将徐海东的传奇人生

发布日期: 2015-10-12 来源:

 王楠 

    “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徐海东的评价。美国作家斯诺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徐海东从一个穷苦的窑工成长为共和国大将,在他奋斗的一生中,除了历经艰辛外,的确充满着传奇,更像是一部红军军人的壮丽史诗。

  “点火”鄂豫皖 “徐老虎”威震大别山

  1900年5月21日,徐海东出生于湖北黄陂夏店徐家窑(今大悟县)一个贫苦的窑工家庭。有兄弟姐妹10余人,徐海东老么,徐家六代人都是窑工,以烧窑为生。
  徐海东出生时,正遇灾荒。这对于本来就是一贫如洗的徐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多亏嫂子把他奶大。徐海东兄弟姐妹因家庭贫困,没有一人上过学。徐海东9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一家私塾读书,他便成了徐家第一个识文断字的人。徐海东天资聪明,加之勤奋好学,上学不到一个月,就能把《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那时的学校,都是富家子弟的天下,徐海东受不了富家子弟的欺侮,毅然离开了学校。为了养家糊口,徐海东像他的父辈们一样,过早地走人社会,跟随哥哥学习烧窑手艺。这一干就是11个年头。
  1924年的夏天,在同学吝积堂(共产党员)的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他渐渐地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阶级,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穷人这个道理。从而,徐海东在脑海里萌发了向往革命、向往共产党的念头。于是,他主动找到吝积堂,寻求革命的道路。
  1925年4月8日,经吝积堂、李树珍介绍,徐海东来到武昌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徐海东被党组织派到直系军阀刘佐龙部当兵,借机学习军事。徐海东不负组织重托,很快就成了一名军事素质较高的士兵,被提升为副班长、中士班长。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26年4月,北伐战争开始,徐海东经党组织同意,离开武昌南下广东参加北伐,在韶关加入到北伐军的行列,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三营九连代理排长。8月,在著名的汀泗桥战斗中,他率领一个排,一举击溃军阀吴佩孚的4个炮兵连,大获全胜,受到全师通令嘉奖,被正式晋升为少尉排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徐海东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离开武汉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当徐海东回到家乡时,家乡的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徐海东很受鼓舞,他马上找到当时的黄陂县委委员田道生,在田道生介绍下,黄陂县委任命他为河口区(今属大悟县)农民自卫队大队长。徐海东领导农民自卫队,狠狠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的气焰,大长了穷苦农民的志气,把河口区的农民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