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秦基伟的早期红军生涯

发布日期: 2015-09-28 来源:

  
  楚春秋

  1928年秋天,年仅14岁的秦基伟怀里揣着从乡苏维埃软缠硬磨得来的证明,与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一道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黄安县七里坪秦罗庄。
  在山根拐弯处,他转过身,最后望了一眼他的那几间破旧不堪的房子,心里突然涌上了一丝柔情。虽然那里面已经没有可以眷恋的人了,但是,他对爸爸、妈妈、伯伯、哥哥的全部记忆,童年的全部乐趣,都还盛在那几间房子里。这几间房子,仍然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拥有的东西。
  还能回来吗?
  不知道。
  天上一朵云彩飘悠悠
  地下一支竹笛脆溜溜
  秋天的风儿刮进了山坳
  树上的果儿挂上了枝头
  外面的光景热辣辣的亮
  当红军的伢子出了村口
  水往低处流吔
  人往高处走哇
  何时才能把家转呀
  革命不成不回头
  哎嗬革命不成不回头……
  歌是谁唱的,他记不清了。但歌词他记清了——革命不成不回头。
  终于,回过身来再也看不见秦罗庄了,那大片大片绿色的树海和漫山飘荡的氤氲覆盖了他的留恋,他于是放开了脚步,先是大步流星,然后一路小跑,跑着跑着,就撒开脚丫子,就像是疯了。
  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你追我赶,你斗我闹,赶到红三十一师驻地,差不多都是汗流浃背了。
  他被分配在三团机枪连当了一名红军战士。
  第一次战斗,是跟国民党第二十军郭汝栋的部队交手。这回可是真刀实枪地干。地点在麻城县的城门岗。敌人是一个团,被红三十一师团团围住,但由于红军的武器差,未能全歼,只是杀伤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跑了。
  他当时没有太多的想法,一个集中的问题是如何在这次战斗中搞到一支枪。那时候没有发枪这一说,参加红军了,也不定马上就发枪,想要枪,就得自己去夺。
  他太渴望有一支步枪了。革命军人还成天扛着根梭标,脸上实在有些挂不住。要是打过两仗还扛着梭标,那就太惨了,不说你怕死,至少是笨蛋。
  战斗一打响,他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老战士趴在土堆上射击,他看得干着急。打了一阵,敌人退了,这回轮到他一显身手了,挺一根半丈梭标,一声大吼,张牙舞爪往前冲,如同饿虎下山。
  果然,缴了一杆大枪。虽说只是个汉阳造的单套筒,比捷克式和大盖式差点,但终归比梭标强。对着太阳拉开枪栓看看,枪膛好好的,这兵也真熊,一枪没放就撒丫子了,枪膛里还亮铮铮的呢。嘿嘿,你不要,老子可不客气了。
  一扬手,那支土里巴叽的梭标就抛出十丈开外。来一个优美的转身,漂亮的老套筒便洒脱地左肩右斜了。
  这次战斗,他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副班长。
  副班长是个多大的官呢?以后当了国防部长的将军开玩笑说:“可别小看了副班长,官不小呢,比三人战斗小组的组长大,比日本鬼子的伍长大,管好几个人呢。”
  确实,他很珍惜这个职务,管理起来很大胆,硬是把副班长当出了八面威风。正是在副班长的位置上,他显示了组织能力,不久就被保送到随营学校去学习。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