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徐海东“借路”英山城

发布日期: 2015-11-23 来源:

朱德忠

  1934年8月下旬,徐海东率红25军主力3000余人,从皖西西进鄂东,途经英山,于30日进逼英山县城。因前去侦察英山县城驻兵情况的侦察员尚未回来,徐海东便命令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待命。
  侦察人员回来了,报告道:“县城驻着相当数量的民团,势力很大,附近还有敌47师的一个团,据险占隘,碉堡林立,堑壕相通,兵器尚好,弹药充实。”
  徐海东听着,预感到这次穿城过兵非同寻常。如果冒险硬行,势必造成重大伤亡。侦察员见徐军长眉头紧蹙,知道他犯了愁,连忙补充说:“英山县县长姓包,叫包贡九,是湖北黄陂人……”
  徐海东目光一闪,追问道:“这消息可靠?”
  侦察员点了点头,说:“听说他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任命的英山县第一任县长,到任后,他大力救灾赈荒,兴办文教,整饬吏治,省政府对他十分器宠。”这时,在场的指战员纷纷议论:管他器不器宠,这次要打进去。”
  国民党“剿总”军令,县长必须按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行事,英山县城守备森严,可见县长对国民党死心踏地,与我军刻意为敌。吴焕先政委坚定地说:“一定要设法打垮他,给点厉害尝尝。”
  徐海东默默听着大家对包贡九的议论。
  军部的其他领导见徐海东半天不语,就询问:“军长,你的看法呢?”
  徐海东说:“根据所悉军事情报,我们只宜路过,不宜攻城。”
  有人说:“有仗不打,这不是畏敌吗?”
  “有的仗,不该打就不打嘛,何必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呢?”
  “怎见得呢?”
  “县城守兵防守坚固,敌47师又驻在附近,两股强敌联手,人强马壮,可谓天时地利人枪多,如不研究一条好的策略,就会导致巨大的牺牲。”
  大家觉得徐海东的话很有道理,便不再坚持攻城,也有少数还是主张速攻苦打,然后西征。
  淡淡的夜色轻轻地笼着英山县城,习习晚风吹拂着郊野河堤上的绿柳,温顺恬怡的河水,沿着既定方向缓缓流淌,徐海东和吴焕先走在郊外的河堤上。
  “政委,包贡九的为人我知道一些,家乡的父老都很敬重他的。”
  “啊,你对此人很了解?”
  “不,不不,只是听说过一些儿。”
  “你就说说一些儿吧!”
  “好的,包贡九,黄陂人,距我颇近,是嫡亲老乡。从1930年起,他两次参加‘省高级文官’考试,均获第一名,轰动一时。家乡的父老乡亲人人对他很尊重,深得民心。我小时候,我大姐教我要做包青天,对包贡九这个青天人物,我很想见识见识。我想明天进城去同他商谈,让我军一条通道。”
  “你只听说过,并未有交道,这么做太危险。一个英山城再牢固,凭我军目前的实力,没有攻不下的,你不必去冒险。”
  “政委,你比我清楚,攻城获胜是一次胜利,一次所获,是极为有限的,不如以诚相通,那是永益的胜利,于我多益无损。”
  吴焕先沉思着徐海东的话,慢慢地向前走着,田野里农人燃起了熊熊篝火,一股股青烟滚滚升腾,直上九天。吴焕先抬头望着夜空中那颗硕大的星星——“黄昏晓”,停下了脚步,头脑里好象觉得徐军长这么做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只是觉得让军长进城太危险。
  徐海东说:“这次远征,大部队走了,还留下了一部分武装在这里坚持游击斗争,此次前去,如能说通,不仅我军进了城,而且今后对坚持当地斗争大有裨益。”
  吴焕先听了徐海东的一番劝说,不再固执已见,答应先让徐海东去试一试,说:“可是可以,只是怕战士们不同意。”
  “政委,你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你就给战士们解释解释,其他的事就交给我去办吧。”吴焕先经过思索,觉得徐海东的“统一战线”的新思路很有道理,放弃这一硬仗不打,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胜利。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