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怀
徐海东,1900年出生,1925年入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历任团长、师长、军长和军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0年去世,终年70岁。毛主席称赞徐海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家七代是窑工
在湖北大别山区,每户人家,不管家境如何,屋里也少不了几件陶器——缸、盆、罐。这种用黄土烧制器皿的方法已流传几千年,不知什么时候起,烧窑人被称作“泥巴人”、“窑花子”。徐海东就出生在黄陂县(现为大悟县)这样一个“泥巴人”家里。
黄家老窑,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小村庄。村庄有一座土窑,徐家祖祖辈辈在这里制坯烧窑,人们又称它为徐家窑。徐海东的父亲徐本重从小就和泥巴滚在一起。徐海东母亲姓吴,人们叫她吴嫂。1900年6月17日,吴嫂生了第十个孩子,按兄弟排行他最小,被称为“小六子”。徐家本来家大口阔,生活困苦,加之又添小海东,吴嫂不管男人的责骂和家人的嫌弃,铁了心要把孩子拉扯大。徐家虽起早摸黑,辛苦劳作,但日子还是一年不如一年,过得不景气。
直到徐海东9岁才被妈妈送到村里私塾念书。教书先生见徐海东虽家境贫寒,但脸面上却透着一股灵气,便一口答应他人学,并给他取学名为“徐元清”。徐海东从小性格倔强好胜,这使得他很难与私塾里的富家子弟和睦相处,只要有人欺负他,他非要奋起反抗厮打一番不可。
私塾读到了第三年,徐海东因受到一个地主儿子的欺负和侮辱,盛怒之下,抡起桌上的砚台砸了过去,把他的头砸出了血。教书先生拿起戒尺要惩罚他,徐海东一把抢过先生手中的戒尺,扔到门外,然后背起书包冲出了课堂,再也不肯回到学校。
就这样,刚满12岁的小海东进了窑场,成为徐家第7代“泥巴人”。
徐海东脑子灵活,做事勤快,在窑场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娃。他决心要像爸爸、哥哥那样当一个好窑工。
天不遂人愿。一年后徐家老窑一带先旱后涝,谷物不收,乡亲们纷纷四处逃荒,窑场就此熄火。徐海东跟着一批外出逃荒的乡亲流浪到沔阳县境内的沙湖地区替人家放鸭子。
一晃半年过去了,他们养的鸭子全得了瘟病。徐海东又回到家乡,当上了窑工。
乞讨似的窑工生活,徐海东度过了9年。转眼间,徐海东25岁了。1925年3月8日那天,徐海东在共产党员吝积堂的带领下,悄悄离开了徐家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久他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著名汀泗桥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排,消灭军阀吴佩孚4个炮兵连,缴大炮12门。由于他作战有功,被晋升为少尉排长。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