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王树声大将:转战鄂豫皖边区

发布日期: 2015-12-18 来源:

 袁荣华

  一、王树声巧用“离间计”,漂亮解放古城登封

  1944年秋天,王树声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后,就着手组建豫西纵队。为发动各地群众,建立政权,王树声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跨太岳,转太行,率领南下纵队日夜兼程,直插豫西。日军闻风而动,派出大批部队围追堵截。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王树声率领部下来到了晋豫交界的中条山下。
  部队来到山脚下已是傍晚,可军情紧急,王树声咬咬牙发出了“连夜过山!”的命令。当时正值严冬季节,天空下起鹅毛大雪,冷风呼啸,人马艰难地穿行在中条山的羊肠小道上。深夜,部队登上山顶,还没来得及休息,中央来电:“黄河冰封,速渡勿迟!”王树声当即决定:立即下山,天明前抢渡黄河。部队还在山腰时,就远远地传来黄河震天动地般的咆哮。举目望去,波涛汹涌,一个个巨大的冰块,从上游直冲下来,互相挤压碰撞,令人胆寒。前面有冰河挡道,后面有追兵,情况万分危急。王树声立即命令后续部队抢占黄河岸滩有利的地形,节节设伏;侦察分队全部出动,寻找船工和船只,其余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就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黄河突然出现一座冰桥。原来,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黄河上游的冰块冲到这里,越卡越多,形成冰桥,但很快就会被冲垮,必须抓紧时间过河。一时间,王树声指挥着千军万马就这样迅速通过了黄河。等日军追到这里,面对滔滔河水,也只有望河兴叹。
  王树声率领部队顺利插进豫西,牢牢控制了伏牛山、嵩山各个要道,在“四点”、“两线”间发动民众,建立政权,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为日后我军的大反攻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
  登封,是中州大地的一座千年古城。它雄踞中岳嵩山脚下,北扼颍河上游,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日军进犯中原后,登封就成了日伪军的大本营之一。而此时,日军团长龟田中将准备对王树声部进行大规模的“扫荡”。面对猖狂的敌人,王树声冷静地告诉大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根据地,不与敌人硬拼消耗。对付日伪军的扫荡,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以嵩山为依托,跟敌人兜圈子,消耗疲惫敌人;第二步,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随后,王树声指挥部队在山里和敌人兜起了“圈子”,等大部队的敌人过去了,专打敌人补给队,对孤军深入的小股敌军,就不客气地“照单全收”。我军越打越壮,敌军则越打越少,
  面对我军的“麻雀战”,日伪军变得谨慎起来,不再像开始那样横冲直撞。针对敌人稳扎稳打、不贸然挺进的策略,王树声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分析敌情,研究对策。随后,3路八路军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了敌人的封锁线,向日伪军的重要据点登封疾进。
  “登封被包围了!”消息传到正指挥日伪军“扫荡”嵩山的龟田耳朵里时,他惊得差一点蹦了起来。龟田来不及多想,马上收拢了部队,回师登封。紧赶慢赶,总算看到了登封城的影子。夕阳已落山,龟田掏出望远镜一看,插在登封城头的太阳旗还在夜色渐暗的上空摇曳,龟田发出了一声冷笑,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他要在天黑以后,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撒一张大网,把包围登封城的八路军围起来……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八路军派出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鬼子已经开始在拉‘网’。”王树声听罢,说:“按计划行动!”顿时,登封城的四周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城内城外的敌人,就这样被夹在中间的八路军挑逗得互相打了起来。等敌人热热闹闹地打得火热的时候,八路军又悄悄地撤了出来,让他们痛快地打。打了快有半宿,龟田这才发现不太对劲,结结实实上了八路军的大当,赶忙叫停火。垂头丧气的日伪军,在打扫战场、撤回登封的时候,城外突然响起了八路军嘹亮的军号声。原来,八路军在王树声的指挥下,在登封城外,拉开了一张更大的“网”,把日伪军全网在里面。此时,筋疲力尽的日伪军已是强弩之末,弃城而逃,登封解放了!
  随后,王树声还分兵在嵩山周围的临汝、伊川等地广泛开展攻势,拔除许多日、伪据点,占领一些枢纽要津,使豫西大片国土得以收复。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