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韩先楚:将军古稀回故里

发布日期: 2016-06-15 来源:

章慕荣

  
  1981年10月29日,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日子,韩先楚上将的心情也格外激动。今天,他就要见到阔别数十年的故乡一一红安县新建公社高楼生产大队吴家嘴村。
  从红安县城到吴家嘴村大约有20公里的路程,将军与随从人员乘一辆面包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平日里坐车,韩先楚总是在后排,今天他却执意要坐在前面,说是视野开阔,要好好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
  一路上,韩先楚显得格外兴奋,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说个不停,从儿童时给“六裁缝”家放牛,带头与邻村孩子打架,讲到私塾先生陈善初如何因他上佛龛、闹祠堂而打板子,讲到在孝感花园的一次战斗中姐夫田长松如何被国民党军用刺刀捅死,还讲到了许多战友与敌人搏斗后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往事历历在目,68岁的老将军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战斗的岁月。
  吴家嘴是个很小的村子。当面包车开进村口时,男女老少就呼拉一下地围了上来,韩先楚急忙下车跟乡亲们亲切地打起招呼来。在乡亲的簇拥下,他缓步向村中走去。
  突然,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急匆匆地拨开人群,边哭边喊:“祖宝!祖宝!”祖宝是韩先楚的乳名,一听见有人叫这个名字,他稍稍一愣,当他看见那位老太太后,急忙迎上前去,一把抓住老人的手,只叫了声“秀姐”,泪水就夺眶而出。两位老人激动得无言以对,任由眼泪诉说着50多年来的离别之情。
  韩先楚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就在艰难的岁月里苦苦挣扎。他3岁时,母亲死于难产,12岁时父亲又病死了。孤苦伶仃的韩先楚生活无依,除时而投奔姐姐姐夫外,全靠本村的一个叫“秀姑娘”的女孩周济帮助,两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弟,韩先楚平时称她为“秀姐”。一别50余载,当年的“秀姑娘”早已变成了“秀奶奶”,韩先楚不禁为之动情。两位老人手拉手地向村里走去。韩先楚“秀姐”长“秀姐”短地问个不停,“秀姐”也是一句一个“祖宝”,姐弟情谊充溢在言谈话语之中。
  正说着,一位老汉扯着嗓门喊着走了过来:“祖宝,不认人啦!”又是一个知道自己乳名的人,韩先楚定睛一看,叫了声“陈尊友”,走上前去就是一拳。韩先楚上下打量着陈尊友,只见他头戴一顶毡帽,身披一件破棉袄,下穿一条单裤,裤角卷起,脚蹬一双草鞋,着实是一身四季时装。老将军乐了,打趣地说:“陈尊友,你咋搞的,几十年了还是这个老样子!”陈老汉说:“你一走就是50多年,我不穷咋办?”一句话逗得韩先楚哭笑不得。
  不一会儿,儿时的好友闵永进、陈尊棋、吴少洲、韩志聪等人也赶来了,围着韩先楚问寒问暖,好是热闹。韩先楚在一片说笑声中来到了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原来的草房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间旧瓦房,那是乡亲们在解放初为了表达敬爱之情而盖的。乡里曾建议重建一下,韩先楚说啥也不同意,两间房也一直作为生产队公用房。
  
  进屋后,韩先楚招呼大家坐下。几个小娃娃被人群挤到了韩先楚跟前,老将军一把搂住两个孩子,并叫警卫员打开箱子,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香烟和糖果分给大家。
  韩先楚详细询问了“秀姐”的家庭生活,询问了众老汉农村的雨水、收成,向生产队长询问了乡亲们的种子、口粮、收入、分配等情况,还询问了乡亲们的油盐酱醋、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看病上学等事情。当他得知整个高楼生产大队605户人家,3092人全年人均收入才77元,陈尊棋全家4口人只有一条被子,乡亲父老尚有不少人不得温饱时,这位久经沙场、意志坚强、从不掉泪的铁骨战将伤心地哭了。韩先楚流着泪说:“没有想到解放30多年了,乡亲们还是这个样子,我韩先楚对不住你们,共产党对不住你们!”
  陈尊友听了一席话,也感动得老泪纵横,安慰韩先楚说:“我们习惯了,但求不受人欺负,心里舒坦。只要你不忘记我们就行。”多好的乡亲,多好的人民啊。韩先楚擦擦眼泪,对秘书说:“你了解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户缺吃少穿,生产队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我们回武汉想想办法。”
  接着,韩先楚还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他到乡亲家里,摸摸铺的盖的,看看吃的用的;登上小山冈,他指指点点,交待着如何继续绿化荒坡、改善环境;站在稻田边,他提醒生产队长要注意丰产丰收,留够种子,保护好水利设施。当他转到了干河滩时,韩先楚对身边的闵永进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在这里与刘家嘴、陈家湾的孩子打架不?”“咋不记得,还是我为你捡石子送炮弹的呢!那时你就是我们的司令,想不到日后还真做了司令。”众人听了,乐得哈哈大笑。
  大家来到大枫树下,韩先楚深情地说道:“等我退休以后,要来家乡给你们当个顾问,咱们一起改变这贫穷落后的面貌。不过我也是近古稀的人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与你们见面了,咱们合个影,留个念吧!”几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就在这棵古老的大枫树下,与韩先楚身挨着身、心贴着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镜头。
  时间过得真快,韩先楚要走了。他恋乡恋土,依依不舍,众乡亲也难分难离,依依惜别。这边,“秀姐”拉着韩先楚残疾的左手,泣不成声,再三要求他有空常回来看看;那边,陈尊友拉着他的右手,久久不想放下,只说了声:“现在政策好了,等你下次回来,我们一定会富起来的,你放心地去吧。”
  汽车发动了,一个老乡气喘吁吁地赶来,手提3只嘎嘎叫的老母鸡,说是给韩先楚补补身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车里塞。韩先楚打开车门,探出身子,大声说:“秀姐、永进、友哥、乡亲们,我要请你们去北京玩玩,看看首都的风景!”汽车缓缓离开了村口,韩先楚与乡亲们不住地互相挥手告别,直到看不见人影……
  归途中,韩先楚没说一句话。
  
  在红安县活动两天后,韩先楚又到了麻城、罗田、英山、浠水、黄冈等县,先后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10多次,参观了茶场、林场、缫丝厂、水库电站,瞻仰了烈士陵园,走访了红军老战士和烈士家属,视察了当地驻军,了解军民关系。11月14日,韩先楚回到了武汉。他不顾旅途的劳累,当天晚上就在东湖宾馆向省委书记陈丕显、省长韩宁夫汇报了这次调查情况。
  对韩先楚提出的减轻老区农民负担、增加经费投入等意见和建议,陈、韩二位领导表示赞同,并当即拍板,减免了老区县当年上交余粮,增加了抗旱经费等。第二天,韩先楚又打电话给武汉军区司令员周世忠,请他考虑给家乡人民解决部分救济物资。周立即通知军区后勤部加以解决。很快,100多套军用棉被、大衣、鞋帽等便送到了吴家嘴乡亲们的手中。
  回到北京后,韩先楚又请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给家乡生产队解决了拖拉机、推土机;请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徐国夫派人去高楼生产大队安装维修机械;请民政部长程子华考虑给军烈属、退伍老红军增加优抚费;请国家计划部照顾老区乡办企业,扶植茶场、烟厂、林场的生产经营。他还向中央正式呈送了一份一万多字的报告,并在政治局会议上详细做了汇报。见中央领导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韩先楚心中十分高兴。
  韩先楚还兑现了自己临别时许下的诺言,他把陈尊友、闵永进等人请到了家中做客,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还在天安门前、金銮殿里与他们合影留念呢。
  1986年10月3日7时40分,韩先楚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临终之前,他嘱咐子女给自己穿上军装,火化后把骨灰送回生他、养他和战斗过的地方——湖北省红安县。

原载《党史天地》2004年第6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