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黄麻起义前后的詹才芳

发布日期: 2016-07-05 来源:

彭海华

  

  1907年9月12日,詹才芳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河区黑石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兄弟姊妹共6人,父亲詹仲禄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人,母亲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一家人靠种地主的锞田,艰难渡日。
  1923年,16岁的詹才芳在董必武的帮助下来到武汉中学当校工,后来又把他带到党义研究所当工友。董必武的姐姐是詹才芳姐姐的婆婆。詹才芳来到武汉后直接受到董必武的教育,于1924年正式参加了革命,并于同年底加入了青年团。后来,詹才芳根据董必武的指示,返回黄安,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农民众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詹才芳回到黄安后,以姐姐家为落脚点,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姐夫余楚臣是个明事理而又懂得许多革命道理的人,在詹才芳的动员启发下也参加了革命活动。不久,詹才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为了唤起工农民众的觉醒,詹才芳在姐夫家里办了一所平民学校,招收贫苦农民子女免费入学,还聘请了詹煜斋先生教书。詹才芳识字不多,他除了晚上学习外,还向学员们宣传革命道理。他讲的道理深入浅出,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说:“人生下来就是人,都是一个样,社会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要做人,就要堂堂正正,谁要欺压我们,就要和他斗,贫苦人民争得民权,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起来革命。”学校教书的课本都是詹煜斋、余楚臣、詹才芳编的,他们编的既有政治内容,又有生活常识,易懂好记。就这样,他们遵照董必武的指示,以办学为名,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号召农民起来,打土豪劣绅,打倒恶霸地主。半年以后,董必武从武汉来到黄安县检查工作,首先看了詹才芳和余楚臣创办的农民夜校,称赞说:“学校办得不错,教材编得很好,既是识字本,又是宣传提纲。”董必武指示他们要把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要尽快地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队。
  后来,余楚臣调到八里区开辟革命工作。詹才芳仍留在新田铺湾,负责夏家湾、杨二港一带的农民夜校,筹备农民组建自卫队的工作。当时组织农民协会是秘密进行的,他和詹献庭以卖油条为掩护,走村串户,秘密串联。如发现有革命要求的农民,就积极交谈,做他们的工作,动员他们参加农民协会。经过詹才芳等人的秘密工作,1926年冬,高桥区农民协会成立了。
  1927年农历正月十五,高桥区农协在程和村召开了庆祝大会。四乡的农民一清早就赶到了会场。詹才芳在群众的热烈掌声中讲了话:“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农协跟着共产党走,为农民群众办事,领导农民群众同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作斗争,要打倒这些人,一切权力归农会!把田夺回来,取消加在农民头上的苛捐杂税。一句话,就是为贫苦农民办一切事情。”詹才芳的话语,拨开了贫苦农民长期淤积在心中的迷雾,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点燃了农民的革命之火。群众不断高呼口号:“千年奴隶站起来!”“劳苦大众要抬头!”“一切权力归农会!”“土豪劣绅脚下踩!”“崭新天地我们开!”口号声、欢呼声响彻高桥区上空,经久不息……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