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历史性的抉择——北伐战争中的叶剑英

发布日期: 2017-01-10 来源:

  
  在总预备队指挥部
  

    1926年,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工农运动猛烈发展,人民群众要求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用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确定党从各方面推动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当时的北洋军阀内部,存在着三大势力: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河北保定一带,约有兵力20万人;原属直系,后成独立势力的孙传芳,盘踞于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五省,有军队20万人,战斗力比吴佩孚强;实力最雄厚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兵力30万人。这三股军阀势力总共有兵力约70万人。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部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的部将叶开鑫部击败而退守湖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市东较场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然后兵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
  出师之始,蒋介石让何应钦率部驻防汕头,任命他的亲信、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王柏龄代理第一军军长。接着,他又令第一军担任总预备队,任命王为总预备队指挥官。叶剑英被调任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
  总预备队沿粤汉铁路乘车向北前进,经湖南郴州、衡阳,于8月12日抵达长沙。同日,蒋介石偕苏联顾问加伦将军及邓演达、白崇禧、唐生智等高级将领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迅速进攻湖北,主力直趋武汉,在江西暂取守势。王柏龄、叶剑英奉命于8月25日,由长沙向岳州进发。攻下岳州后,蒋介石以岳州为北伐军后方,命王柏龄、叶剑英率总预备队在此驻扎待命。
  9月6日,北伐军攻克汉阳、汉口。翌日,北伐军一部向江西进军。王柏龄、叶剑英奉命率预备队第一师自岳州开到浏阳集中,随即进占江西之铜鼓城,配合第六军东下攻打南昌。9月10日,北伐军程潜部第六军第十九师向南昌发起进攻,王柏龄、叶剑英率领第一师助攻支援。由于得到南昌工人、学生及省署警备队的内应,一举攻克南昌。
  孙传芳听到南昌失守,大为震惊,迅速组织优势兵力夺回南昌。蒋介石闻讯,与加伦将军亲临前方督战,再攻南昌。加伦分析战场情况后,提议休整两周,集结力量,再重新组织进攻。但是,王柏龄不听加伦的劝告,争功逞能,急于进攻。
  叶剑英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态势,同意加伦的意见。他对王柏龄一再申明自己的看法:孙传芳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南昌。南昌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即使我部孤军深入,打到城里,一旦敌人断了我军的退路,进去了也出不来。况且我军刚退,士气消沉,还是缓攻为好。
  一向刚愎自用的王柏龄拒不采纳叶剑英的意见,贸然下令部队攻击,孤军突进。一部分部队突入城内,遭到敌军猛烈反扑,被分割包围,无法立足。王柏龄见势不妙,贪生怕死,率先逃跑。叶剑英只好组织部队仓猝撤退,部队损失惨重。
  10月中旬,北伐军再次发起攻打南昌的战役。叶剑英与第一师代师长王俊奉命率部参加南昌西北的王家铺战斗。
  战斗经过是这样的:10月上旬,李宗仁的第七军与孙传芳的部将陈调元所率三个师在王家铺南约10里处,鏖战几天几夜,不分胜负。第一师奉命前去增援。叶剑英协助第一师代师长王俊指挥部队,从白山绕出昆仑台侧背,迅速赶到山脚下。他观察战场情况,看到交战双方已打得精疲力竭,战斗接近尾声,便向王俊建议说:“他们已经打三天三夜了,我们稍加砝码,敌人就退了。”他提议将部队主力迂回到敌人侧后去,下面用一小部分兵力佯攻,命炮兵向山上开炮,迫使敌军退却,然后在运动中拦头截尾,一举歼灭之。
  王俊急于立功,不听劝告,将部队全部拉到下面,发起进攻。双方刚接上火,敌军看到北伐军援兵到来,连忙撤出阵地向后逃跑。王俊得意地喊起来:“敌人退了,我们追吧!”叶剑英看到这种不讲战术的愚蠢打法,气愤地说:“还追个啥!等你追下去,人家已跑出几十里了,什么也缴不到。”
  这次战斗,由于王俊不听叶剑英的意见,打了一个消耗仗。结果只缴到一个炮筒子。参加战斗的黄埔学生军怨气横生,把这件事报告了蒋介石。
  第二次攻打南昌,北伐军又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撤围。
  10月下旬,武昌方面的北伐军主力兼程驰赴江西前线,参加第三次攻打南昌。11月8日,北伐军终于攻克南昌。
  南昌之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使蒋介石深感自己的嫡系部队问题严重。他听说在南昌战役中二王不听叶剑英的劝告,以致连连失利,于是特意召许叶剑英佩剑晋见。
  蒋介石见到叶剑英,先是夸奖一番,然后说:“现在一师没人指挥,我看你就去一师当师长吧!”
  叶剑英想到一师是蒋的嫡系,有些部下目空一切,很难管束,同二王的关系也很难处,而且对蒋介石的面目还看不清楚,所以婉言谢绝。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