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谭友林:见证长征历史的英雄

发布日期: 2017-10-17 来源:

王昕昱

  回首漫漫长征路,原中顾委委员、兰州军区政委谭友林说:“长征的道路充满艰辛,没有坚强的信念是很难克服这些困难的。有时,我也会感到迷茫,尤其是我们的部队与中央红军失去联系时,不知道红军要去何方,似乎这条路永无终点。但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之后,我的命运与红军紧密相连。不管等待我的是什么,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长征时的他,年仅20岁,却是主力部队的师政委,这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正是危难时期勇挑重担的传奇经历,让谭友林成为见证长征历史的英雄之一。
  1935年11月,为了加强主力部队,红二、六军团新组建了红5师、红6师两个师部和5个团。任弼时政委推荐年仅20岁的谭友林任红5师政委。
  1936年2月2日凌晨,红二、六军团在黔西北通往贵阳的唯一渡口鸭池河与敌进行了一场恶战。
  从各师抽调的120多名侦察员迅速抵达鸭池河渡口。侦察员请船工帮忙,先将河上的小船固定在铁绳上,再用木板铺在船上,搭成一座浮桥。红6师作为先遣队率先过河,占领了北岸15里外的烂泥沟。
  午后,红5师和红6师17团直插渡口,大军云集,却只能逐人渡过浮桥,速度十分缓慢,而此时敌99师和23师正从后面全力追击。谭友林心急如焚!他在岸边仔细观察,发现河面并不很宽,只是水深浪急,于是计上心来。他命令各团拿出打土豪时弄来的洋布,一条条地接起来,拧成一条又粗又长又坚韧的“绳索”固定在两岸,战士们纷纷跳进寒冷的河水中,抓住绳索,游向对岸。浪里的战士与浮桥上的战士相互鼓励,就这样,红军官兵快速渡过了鸭池河,脱离了险境。
  一天,谭友林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他们改变原行军路线向后转,于是红5师、红6师就由后卫部队变成前锋部队。这时的红二、六军团刚刚渡过金沙江,又陷入了敌人的东西北三面包围之中。
  4月8日,红二、六军团出其不意地抢占了普渡河铁索桥而深入滇中。云南军阀龙云大为惊慌,命令张冲率昆明军倾巢出击,赶到普渡河两岸防堵,第7旅从寻甸、羊街追击红军,同时,孙渡率第1旅、第3旅从嵩明直插款庄地区与张冲配合,试图纠缠红军于普渡河东岸。
  普渡河战斗从中午打到深夜,不见分晓,而这时的普渡河周围已密布敌军100多个团。贺龙、任弼时当机立断,放弃从元谋渡江的计划,改由滇西金沙江上游的石鼓镇渡江。
  红5师、红6师接到坚决阻住滇军第7旅的追击,掩护整个部队行动的命令。红6师与孙渡的第7旅在六甲发生遭遇战。红6师按照军团首长的指示先敌展开,抢占有利地形主动发起冲击,压住了孙渡部队来势凶猛的冲击。突然,敌机出现,向红6师狂轰滥炸,敌军趁势发起地面攻击,红6师英勇抗敌,前后打退敌军15次冲锋,敌人伤亡惨重,红6师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危急关头,贺龙总指挥命红5师部队前去增援。红5师悄悄从侧后方包抄过来,突然向敌军发起攻击。在红5师和红6师前后夹击下,敌军乱了阵脚,全线撤退。
  六甲战斗后,红5师稍事休息,直扑鹤庆北边的巨甸镇、石鼓镇,准备强渡金沙江。
  此时正逢春汛,冰雪消融,本来就以险恶闻名的虎跳峡,水深流急,红军却没有渡船,怎么办?谭友林和师长贺炳炎、参谋长王尚荣等人率领官兵发动群众,用房梁和椽木赶制木排。木排不能在河面上直来直往地过渡,就组织战士们拉纤,溯流而上二里多路,从上放排,奋力划浆,才能斜靠上对岸的渡口。有的木排被旋涡冲散了,20多个战士也随之牺牲。
  经过一天的苦斗,红5师最终渡过了金沙江。
  红二军团跋涉在中甸去往甘孜的途中,阴沉已久的天空下起了霏霏细雨。被饥饿侵袭的战士们,步伐愈加沉重。粮食已全部吃光,他们原本寄希望于能在得荣县城筹到粮食,却失望地发现这是一座空城。
  谭友林主动承担起筹粮的任务。他与关向应政委带着红5师在得荣县外绕来绕去,找到一座喇嘛寺,在寺里筹到了一部分粮食,解决了军团眼前缺粮的困难,随即他们向玉龙雪山迸发。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丽江纳西地域西北方向,终年积雪,主峰海拔5596米。雪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忽而晴空万里,忽而风雪交加,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红军部队在艰难中行进。雪深处,拔出左脚,又陷进右脚。结冰处,更是溜滑难行。爬到半山腰,谭友林让部队原地休整,煮姜汤、辣椒水喝,以御严寒。由于雪山早晨、傍晚天气更加恶劣,部队只能在上午9时后开始攀登,下午3点前越过主峰。否则,就会长眠此地。
  山势越来越陡峭,部队行军也越来越艰难,偏偏此时又狂风大作,飘起了鹅毛大雪。他们的双眼都被风雪吹打的睁不开了,呼吸越来越困难。有的战士太疲惫了,刚坐下休息,就因缺氧而亡……有的战士脚下一滑,就永远地留在了雪窟。一阵冰雹砸来,不少战士抱头趴下,冰雹过去,他们已经和雪山紧紧地冻在一起,有的拼死挣扎,总算爬了起来,有的却无法动弹。
  站在坡坎上指挥部队前进的谭友林面色冷峻,他也因缺氧而难受,但更令他难受的还是就这样牺牲了的年轻战士。早在塔卧战斗时就严重受伤的右臂,因为一直无法医治而化脓了,他拖着可能致残的胳膊,指挥大家互相搀扶着前进,决不能中途休息。
  就这样,他们克服着严寒、危险、疼痛、疲倦等重重困难,挑战着体能与意志的双重极限,翻越了玉龙雪山和另几座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创造了人能胜天的奇迹。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部队胜利会师.至此,红二方面军历时11个月行程约2万余里的远征终于结束了。
  作为长征的参与者,谭友林是幸运的,他凭着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生命力走完这段漫长而艰辛的征途。长征,这非凡的经历,成为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他的斗志。长征,使他增长了军事、政治多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他领导工作的才能,让他逐步成长为一名高级指挥员。
  谭友林,以亲身经历见证了长征史诗般的历史;历史也见证了经过长征精神洗礼而成长起来的英雄。

  原载《中国老区建设》2005年第10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