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政工名将王新亭

发布日期: 2018-03-20 来源:

夏明星

  开国上将王新亭,湖北省孝感县王家岗村人,1930年8月参加鄂豫皖红军,在战火硝烟中从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政治工作名将。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启迪后人的军旅轶事。
  

参军仅3年,便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红军政治工作高级干部

  1930年8月初,王新亭告别父母,从王家岗一溜小跑到小河溪,找到许继慎(军长)、徐向前(副军长兼一师师长)领导的红一军,“被分配到一师三团一营一连当战士。”由于每战冲锋在前,入伍个把月就当上了副班长;由于读过5年私塾,不久又当上了连队文书。这年10月底,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担任连队教习,就是政治教员。”从此,他与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终生结缘。
  1930年冬天,红1连政治指挥员牺牲,上级指定王新亭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当时我们在基层做政治工作,主要是抓两条:一是进行政治教育;二是鼓舞战斗士气。在战斗间隙,给战士上政治课,讲土地革命的道理,讲革命形势和任务,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部队里,鼓励大家为土地革命而战,有特别的意义。而在每次受领战斗任务时,就进行战斗动员,要求党员首先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做好宣传鼓动,使大家保持旺盛的战斗情绪,并以冲锋陷阵的模范行动来影响部队。另外,还进行文化教育,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坚强的政治工作,保证了部队的巩固和发展。大家意志坚定,战斗勇敢,逃亡现象极为罕见。”
  政治指导员,不光是动嘴皮子,关键是还能带领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王新亭担任红1连政治指导员不久,敌人就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在许继慎、徐向前指挥下,红一军三战三捷,挫败了皖西敌人的“围剿”。“第四仗是个追击战。(1931年)新年过后,徐向前同志带领红一团向豫南进击。至(商城)二道河附近的叶家墩子,我军正在进攻反动民团,突然敌一个团从背后扑来。红一团部队两面受敌,打得很艰苦。遵照上级命令,我和连长一起带领红一连的同志多次向敌发起冲击。最后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才突破敌人阵地。此时,后续部队赶来,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将这股敌人消灭……敌人逃往商城,我军进驻二道河。至此,豫南敌人的‘围剿’又被我红军粉碎。”叶家墩子之战,王新亭在红军队伍中出名了。
  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从蕲水、黄梅、广济北上)合编为红四军,“一师三团改为十师三十团,我被调任三十团党务委员会书记,专做党务工作。”仅仅两个月左右,王新亭从连队政治指导员成长为团一级干部。同年11月7日,在黄安(今红安)七里坪,红四军等部整编为红四方面军,王新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1932年3月,红四方面军运用“围城打援”之策,命令红十师围困皖西敌人的枢纽苏家埠,以“围点”为钓饵,把来自六安、霍山甚至合肥、蚌埠方向的援敌,引到陡拔河以东一举歼灭。最终,成功消灭援敌两万多人,苏家埠敌人弹尽粮绝,官兵陷于绝境。在红十师统一领导下,王新亭协助本团政治部门,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我军加紧开展政治攻势,发出最后通牒。五月八日守敌架枪投降。对投降官兵,我们采取优待俘虏政策,凡愿意回乡者,给三块银洋,吹号送走。”在频繁的战斗中,王新亭的政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932年10月,由于敌人重兵“围剿”,“最后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向川陕边区实行战略转移。行程三千里,历时两个月。不但自然条件恶劣,行军非常艰苦,而且前有堵击,后有敌人追兵,天上有飞机侦察。我们夜行晓宿,冲过敌人数道封锁线。”战略转移中,王新亭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染着战友们:“我的两只脚烂得更厉害了,走路疼痛不止,但年龄尚轻,勇气还足,背着背包和干粮,拄着拐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前走。……我的眼睛是高度近视,那时候我们又活动在穷乡僻壤,根本没有条件配眼镜。所以工作起来比别人困难多些。特别是夜间打游击活动,困难更大,看不见路,只好拄着棍子跟着部队前进。”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成功打败四川军阀田颂尧主持的“三路围攻”。由于战时政治工作得力,王新亭从红十师第三十团调任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同年7月,红十二师扩编为红九军,王新亭又升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红军仅仅3年,王新亭便从一位农家子弟成长为红军政治工作高级干部。
  1935年8月,为加强红一、四方面军的交流,中央军委成立了红军大学,刘伯承担任校长,张宗逊担任参谋长,王新亭担任政治部主任。从这时起,王新亭又与人民军队院校政治工作结缘。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