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刘华清的读书与学习

发布日期: 2018-06-19 来源:

李曙光

  我曾在刘华清首长身边工作17年,他读书学习的情景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刘华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与他一生痴迷于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
  刘华清喜欢读书。当秘书之初,我曾多次随他去当时的内部书店买书,他挑的都是自己爱看想看的书,买回来就看,不是为了摆书架。他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白天只要有时间捧起书就读,晚上睡觉前也一定会看会儿书,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他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后来我知道,“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连降三级,从国防科委副主任降为海军师级干部,他抓紧时间,通读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海军史和有关太平洋海战、日本侵华海战等战史著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一有感想他就记下来,有时写在书页上,有时写张纸条夹在书中,看完的书才摆上书架。他晚年曾回忆说:“我看过的书很多,如中外的历史书籍,世界名将的传记,我军各位老帅、大将的传记和回忆录。”
  刘华清看书勤于思考。1989年日本出版《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不到一年连印10次,引起刘华清的关注和警觉。1990年2月23日,他刚看完此书,便提笔向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建言:“我认为该书所述内容,值得我们重视。日本人把微电子技术、超导技术的发展和掌握看作是对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影响,也有一定的道理,建议中央重视它。”“我国的微电子技术与日美相比差得很远,就是与苏联的差距也很大很大。请参阅下《经济消息》第3期刊登的《苏联向日本等国家第一次公开转让59项高技术》一文,此文所述内容大部分是电子技术。许多东西我们现在没掌握,无知识。”他建议党中央采取相应措施,“我们不能再拖延时间,要尽快解决电子技术、电子工业的管理领导问题,要飞快地追赶”。此后,我国的电子工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他功不可没。
  由于军队、中央工作繁忙,会议多、文件多,再加上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能见到的新书越来越多,刘华清感到年龄不饶人,多读书有些力不从心了,可是求知的欲望依然不减。他找到军委办公厅领导,要求军委办公厅指定一名秘书专门浏览各种新书,摘录新思想、新观点、新动向,定期介绍。对于中央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举办的知识讲座,他从不缺席迟到,绝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刘华清对所有需要阅批的文件都一一过目,亲白审批。他习惯边看文件边思考,不时在文件上批上大段大段的话,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看文件讲究时效性,不喜欢积压文件,白天开会晚上必然加班看文件,出差回来总是先处理文件。他要求秘书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因为有文件没看到而误时误事。他告诫我们,看文件是学习,听汇报也是学习。“文件不看,提不出问题,提不出建议。”“文件都要看,有些重要的地方你们要提醒我一下。”
  刘华清当年在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时,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听汇报他一定做笔记,向专家学者讨教,哪怕是两个人面对面的交谈,他也会边听边问边记,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一定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特别希望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他要求秘书列席会议时不能只带耳朵,也要记笔记,以备随时准确整理出文件或者会议纪要。
  刘华清爱学习,自然也督促秘书学习。最初,我们随首长参加一些会议或活动,遇到多日不见的其他首长的秘书、警卫参谋们,总爱抓住机会聊天、拉家常。他就在支部大会上批评:“有人坐在那里,很少学习,很少看书。”“要关心国家,关心军队,所有的人都这样,军队才能搞好。”大家知道,首长是为我们好,以后外出开会就额外带上一本书,自觉阅读。他苦心钻研武器装备现代化方面的知识,同时善于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他能向核潜艇的核动力总设计师提出改进核反应堆的设想,能和物理学家一起探讨怎样缩短核试验进程,敢于拍板解决舰船、飞机、航天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无不与他知识渊博有关。这就逼着我们秘书不断去“补课”,否则一问三不知,根本无法胜任工作。
  直到晚年,刘华清依旧坚持看书看文件。眼花了,就拿起放大镜;耳背了,就戴上助听器。89岁那年他由自己看文件转为听秘书讲文件;93岁时听秘书朗读《苦难辉煌》后,与秘书讨论红二十五军长征;94岁时住进医院,喉管切开了,秘书把文件要点写在白板上,他看懂了点点头。刘华清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原载《秘书工作》2017年第5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