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叶挺将军的革命人生

发布日期: 2022-07-01 来源: 《地方革命史研究(2022年第1期)》

刘清华

  叶挺生于1896年,1920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1924年赴苏联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参与组建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1926年5月率领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任军事总指挥。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参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组建新四军,任新四军军长。1941“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无理扣押,身陷囹圄。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 年3月4日获释,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三十六位开国军事家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一、叶要上挺,人要上进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秋长区周田乡会水楼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谱名“为询”,字“希夷”,语自《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意为力图摆脱尘世困扰,追求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

  叶挺少年时期勤奋好学。1903年——1910年在本村私塾腾云学堂和淡水崇雅学堂读书,腾云学堂恩师陈敬如以“为询”固然很好,如能简化成一个“挺”字,韵味铿锵上口,涵义“叶上挺,人上进”“挺身而出,拯救中华”的志向,更合乎叶挺的性情,为其取名“叶挺”。1911年叶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蚕业学校,受革命党人影响,毅然剪掉辫子,被拘入狱数天。武昌首义、惠州光复,叶挺深受鼓舞,立志军事救国。1912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堂第七期学习,1916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学习。1917年给《新青年》杂志写了一封长信,叶挺在信中说:“仆家计不堪,复哀国难”“吾辈青年如坐沉沉大夜”“函待足下明灯指迷者,当大有人在也”,体现出关心国事,关心社会,关心同辈青年的宽广胸怀,表达了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的志向。

  1919年叶挺毕业后不愿到北洋军阀军队中工作,为打倒军阀,统一中国,毅然参加援闽粤军,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道路。1920年回粤讨伐桂系,克复惠州,收复广州。1921年任大本营警卫团二营营长,担任保卫总统府的任务。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军炮轰总统府,叶挺率部英勇抗击,掩护孙夫人突围脱险。1924年7月,叶挺辞去军队工作,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和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率领北伐先锋独立团,打出“铁军”威名

  1925年8月叶挺回国,9月抵达上海、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受命筹建一支由共产党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在肇庆宣告成立,叶挺任团长,1926年1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独立团是一支新型革命武装,直属广东区委领导,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党支部干事会是党的领导核心。独立团的前身是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战车团,其基础是1924年11月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组建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主要由黄埔军校部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部分工人、农民组成,参加过农运、东征等斗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局面,北洋军阀是当时中国主导政府。1926年5月1日,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遣队出师北伐,途经广州时,周恩来代表中共广东区委召集独立团干部会议,指出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锋的重要意义,勉励大家很好地完成任务,鼓励大家“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独立团经攸县、醴陵、平江战役后,8月27日攻占汀泗桥,30日攻占贺胜桥,10月10日攻克武昌城,斩关夺隘,以赫赫战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铁将军”。1927年1月武昌粤侨联谊社铸造一座“铁军”盾牌献给第四军,正面镶嵌“铁军”两个隶书大字,背面刻颂诗一首:“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受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如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叶挺奉命担任大会安全保卫工作。5月15日,夏斗寅发动武装叛乱,攻打武汉,叶挺率部击退叛军,保卫了武汉。

  三、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竭尽全力完成使命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定并制定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计划,委派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九江领导组织武装起义。中旬,聂荣瑧来到九江,按照周恩来“先到九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和“到九江时第一个通知叶挺”的预想,首先向叶挺传达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有关发动武装起义的决策,并住在叶挺的司令部里,以其为基点,向其他共产党员进行传达布置。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7月20日叶挺参加在九江召开的起义碰头会。24日叶剑英紧急约叶挺、贺龙等在九江甘棠湖以划舟赏景为名,告诉叶、贺,“汪精卫、张发奎欲邀请其上庐山,解除其兵权”的阴谋,叶、贺决定拒上庐山,及早率部开赴南昌,按既定计划准备起义。25日周恩来抵九江,传达中共中央正式同意南昌起义的决定,制订起义计划,叶挺参加起义前的准备工作。27日周恩来抵南昌,成立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28日成立起义总指挥部,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叶挺知道他在党的军事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挺身而出承担这一历史任务,责无旁贷,当周恩来与他交谈时,他表示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竭尽全力完成使命。刘伯承说:“我见过的将领很多,在紧要关头没有谁能够像叶挺那样坚定沉着。”

  8月1日凌晨1时,南昌起义打响。10月3日南昌起义失败,叶挺、周恩来、聂荣瑧秘密转移至香港,叶挺写成《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对起义经验进行总结。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广州起义,月底,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张太雷任总指挥,叶挺任军事总指挥。12月11日凌晨2时,广州起义打响,同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13日广州起义失败,12月中旬叶挺潜往香港。

  1928年春节后,叶挺从香港经吉隆坡、日本转往苏联海参崴,6月奉党组织通知前往莫斯科。党的“六大”召开,叶挺不同意王明等不符合事实的指责、诬陷和压制,离开党,流亡德国、法国,考察军事知识和技术,与廖承志、邓演达、宋庆龄等保持联系,关心祖国命运。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久,叶挺回到澳门,了解和掌握国内形势,设法与党组织恢复联系。1933年春,给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阳翰笙写信,表示迫切要求与党联系。11月参加“福建事变”抗日反蒋,与中共军事代表张云逸会面。1934年1月赴香港参加“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5年宣侠父在香港从事党的工作期间,叶挺时常与其联系,拒绝国民党拉拢“协力共事”。1936年5月潘汉年从莫斯科经巴黎、香港回国,在香港与叶挺会面,向他介绍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希望他投入这一工作,叶挺欣然接受。上半年张云逸在香港工作期间,与叶挺进行联系。

  四、领导新四军艰苦卓绝,坚持敌后抗战到底

  1937年春节过后,叶挺举家离开澳门前往上海。“七七事变”中华民族抗战爆发,经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8月周恩来从南京到上海会见叶挺,慰勉叶挺出面参加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抗日工作,叶挺深受鼓舞,欣然同意。10月2日国共两党同意将湘粤闽赣皖浙鄂豫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受到党中央亲切接待,毛泽东举行欢迎大会,叶挺在大会上表示:“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1938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从汉口迁至南昌,4月4日迁至安徽歙县岩寺,7月迁至皖南泾县云岭。1939年2月15日,周恩来从重庆起程,23日抵云岭新四军军部,代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检查指导新四军工作,确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1940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在苏北成立华中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华中地区八路军和新四军,叶挺任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部委员,陈毅任副总指挥。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从1万余人发展到10万人,对日、伪作战4000余次,歼敌10万余人,毛泽东称赞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期间,虽三上辞呈,二次走避,但始终拥护并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拒绝蒋介石国民党的拉拢诱导。1938年10月12日到1939年2月23日,在重庆向蒋介石递交辞职书,经周恩来劝说,收回辞职书并回到新四军军部;1939年9月1日至1940年7月底,在重庆向蒋介石递交辞职书,蒋正想拿掉叶换上心腹,周恩来报告中共中央同意经与叶恳谈,叶挺回军部;1940年11月奉命北撤,为新四军选定北移线路,拨付经费、弹药补给,一再受到刁难,28日再上辞呈,蒋介石未准。

  五、身陷囹圄坚持斗争,始终保持革命气节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1939年1月确立防共、限共、溶共方针,11月发展到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1940年7月国民党提出所谓的《中央提示案》,命令八路军、新四军统统开到黄河以北。10月19日国民党强令新四军在1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12月19日蒋介石下达《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1941年1月4日,叶挺与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共9000多人,离开云岭,绕道茂林北渡,7日凌晨在茂林丕岭遭顽军包围袭击,“皖南事变”爆发。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我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除1000人左右突围外,其余全部牺牲、失散或被俘。14日叶挺受命与国民党谈判被扣,17日国民党发布解散新四军、将叶挺“革职”、交军法处“审判”的“通电”。18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23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陈毅等新四军新任领导人就职通电,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

  叶挺被扣后被囚于七峰岩监狱、上饶李村监狱。1月21日至2月上旬作《囚语》,回顾自己早期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参加革命以来的艰难历程,表达对皖南事变中战友牺牲的悲痛心情以及宁死不屈的决心。2月12日叶挺给蒋介石发快邮代电:“恳准判叶挺以死刑”“而将所部被俘干部概予释放”。6月转囚至磐石渡看守所。7月转押至广西桂林七星岩一个山洞,叶挺牧羊思苏武,留胡节不辱。叶挺被扣后,一直拒绝理发修面,坚称是在前线抗日的军官,没有什么错处,为什么要逮捕和囚禁他?因此以不理发不修面,表示自己不获自由决不妥协的精神。

  1942年1月3日,叶挺从桂林转押至重庆,初囚在重庆林森路望龙门22号,5月12日晚上8时半,蒋介石亲自劝降叶挺,遭叶挺拒绝,1个月后,叶挺被转囚中美合作所白公馆,后又转囚于红炉厂。11月21日叶挺在红炉厂囚室写下著名的《囚歌》。

  1942年12月底,叶挺有条件(不挂任何职衔,不与任何军政机关和人员发生关系;生活不要官办,要民办,不沾六战区和湖北省政府一饭一水,一切用度暂从老朋友、湖北省银行行长周苍柏的个人积蓄中支出供给,以后如数还回)同意来恩施,初住在民享社东门招待所,1943年2月,陈诚特许叶挺夫人李秀文、女儿扬眉从桂林来恩施同住。2、3月间,叶挺转至城西郊后山湾一栋民宅内居住。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叶挺渴望见到党并向党汇报的愿望得以实现,分外欣喜。1943年5、6月间,鄂西会战胜利,重庆国民政府组织“全国慰劳总会鄂西将士慰问团”,周恩来派《新华日报》社记者、共产党员陆诒参加,宣传前线军民抗日事迹,并设法代表党看望慰问叶挺将军。6月25日清晨,陈诚派副官陪同陆诒来到叶挺住处。叶挺看到陆诒极为高兴,两人在恩施握手重逢,倍感亲切。陆诒向他转达周恩来的话:“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非常关怀您的处境,非常赞赏您的气节,毛主席就皖南事变发表谈话,提出包括取消蒋介石的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祸首,释放叶挺回军任职,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抚恤新四军伤亡将士家属,撤退华中剿共军等六项要求在内的十二条善后办法。中共代表团在历次国共谈判中,都把恢复您的自由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提出来进行交涉。董必武、邓颖超同志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党中央切望您保重身体,耐心等待,要相信党一定能够为您争得自由,把您营救出去。”叶挺说:“这份精神食粮比什么礼物都要珍贵,我深知我的自由问题决定于谈判结果,我深信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必能获得胜利,这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几年的囚禁中也没有动摇过。你回去请向恩来同志,并经恩来同志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请他们放心。”

  1943年6月29日至7月2日,蒋介石到恩施视察慰问鄂西大捷,在龙洞主席行馆再次劝降叶挺,不欢而散。1943年夏秋间,叶挺转押广西桂林。1943年12月25日离开桂林,次年1月13日再次转押到恩施,叶华明、叶正明、叶扬眉同住。1945年8月28日,叶挺及子女正明、华明、扬眉离开恩施,9月14日到达重庆。当日,叶挺吩咐三个孩子机智地摆脱特务监视,找到重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驻地。

  六、出狱后做的第一件事,重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中共中央长期交涉,1946年3月4日,叶挺终于获释。在五年零二个月的铁窗生涯中丹心耿耿、巍然不动,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革命气节和高尚情操。3月5日给中共中央发电:“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叶挺寅微(签字)”,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继22年前叶挺在莫斯科写过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后,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写的第二份入党申请书。3月7日早晨,中共中央复电:“亲爱的叶挺同志:5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中共中央3月7日。”叶挺介绍自己出狱后立即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时说:“出狱后的第二天就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经过五年多的考虑的结果。我囚禁期间就有了这个决心,如果我能自由了,一定要继续牺牲了的同志们的精神,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贡献我全部的力量,来为中国人民服务。”

  1946年4月8日,叶挺到延安参加整军会议,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黄齐生等乘坐美军47型运输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0岁。叶挺夫人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幼子阿九同机遇难,举国同悲痛欲绝,普天涕泪失英雄,4月19日,延安各界3万多人举行“四八”遇难烈士追悼会,叶挺遗体安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题词:“为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叶剑英题词:“三十年戎幕同袍六载别离成永诀  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泪为招魂。”

  叶挺将军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克难奋进,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新的伟大的胜利。

  来源:《地方革命史研究(2022年第1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