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李先念的五次故乡行

发布日期: 2015-10-10 来源:

  

任正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先念无论是在湖北省党政军领导的位子上,还是进京后忙于国事,总是难以忘怀他一往情深的红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1953年春,已是湖北省党政军一把手的李先念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张体学陪同,在建国后第一次踏上故土。他们乘坐的吉普车在满是坑洼的公路上慢速前行,李先念对张体学说“全国解放4年了,我一次也没回去过。有人说我把家乡忘了,那是对我有看法,我这是回家还愿啰!”张体学接着说:“红安也是我的故乡,我和你一起还愿!”张体学是河南新县八里畈人,与红安的檀树相毗邻,战争年代在红安生活战斗多年,故以红安人自居。
  车经永佳河、桃花抵达县城。
  当天下午,县委书记马友才、第二书记郭欣、县长程鹏分别向李先念汇报了红安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情况。谈到当前工作,李先念特别强调,要花大力气抓经济建设,搞好增产节约。红安是个老区,经济建设任务重,难度比别的地方大,他希望红安县委尽快治理战争创伤,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第二天上午,李先念乘车南行,来到正在建设中的马鞍山水库工地,这座水库设计库容为627万立方米,可灌溉5000亩农田。
  看到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李先念对张体学和马友才说:“这也是战斗,战天斗地啊!”
  初春时节,依然寒气袭人,当赤脚单衣的民工朝李先念围过来时,他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正说着,一阵风将他的帽子吹到大坝下面去了,李先念风趣地说:“你们看,老天爷有意见,说你们不该给旱田地摘帽子。”
  李先念说,水利建设一定要抓好,这是为农业打好基础的大事,工程质量一定要保证,这是造福子孙的事,千万马虎不得!
  下午,李先念视察了红安中学。
  程鹏向李先念介绍说,红安中学是由董(必武)老倡导于1937年9月建成的,原为黄安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春更名为红安县初级中学;到1953年春,共设置15个班级,有700多名学生。
  李先念问:“这算红安县的最高学府吧?”
  县文教科的同志回答说:“是的。但这不是全县唯一的初级中学。”
  “有多少教师和工友?”李先念问。
  副校长成宗焱回答:“有39名教师,4名工友。”
  “教师数量不少,就是学生还不算多,还能不能多招些学生?”
  “能多招,就是缺教室。”
  李先念当即与马友才、程鹏商定,由县里解决一笔钱,用来维修和新建校舍。李先念随即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今天在这里解决了一个学校的问题,但远远不够。体学同志记着,回省后,要就教育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请专员、县长参加,使全省的中小学教育在三几年内有个较大的发展。”
  第三天上午,红安县委召开全县干部扩大会议,到会干部有600余人。人到齐后,马友才宣布,今天由李先念同志给大家作报告。李先念站了起来,用他那依然如故的浓浓乡音说:“今天主要是跟大家见见面,回来一趟不容易,如果与大家连个照面也不打一个,等我一走,你们就会指我的脊梁骨,说我李先念摆架子!今天一见面,大家都蛮高兴的。”随即,掌声响起,笑声满堂。
  会上,李先念以“加强经济建设,壮大经济实力”为题,向到会干部作了重要讲话。
  他说,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很繁重,但首要的是抓经济建设,要坚持以生产为中心,生产上去了其他的问题就好办多了。如群众连饭都吃不饱,那就什么事情都不好办。
  怎样才能搞好经济建设,他说,搞经济,光领导重视还不够,要身体力行,带头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尽快成为内行。
  针对县里有少数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和烈军属摆老资格,把年轻干部不放在眼里,开口就说“我干革命时,你还没出世”之类话的情况,李先念说,你有功劳,大家都知道,但没有必要把过去的功劳挂在嘴上当喇叭吹。人是各有所长,年轻同志有文化,有朝气,只是经验少些;经验是逐年积累的嘛。大家要支持年轻的同志,齐心协力把工作搞好。
  谈到当前的春耕生产,他说,听说七里、紫云一带不少的人,从早到晚胯里夹个火坛,从冬到春舍不得丢,这个习惯很不好。我劝你们要尽快把火坛放下,到田地里抡起锄把干一阵子,身上就热了。大家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耽误了,全年的日子就不好过。
  李先念结合本县的实际,讲得生动具体,使全体干部深受教育和鼓舞。
  第四天上午,李先念启程回省,参加会议的干部和群众汇聚到东门下岗欢送,车已驶出县城,李先念仍回头向群众招手致意!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