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宇
1926年底毛泽东辗转来到武汉,到1927年8月中旬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武汉政坛风云际会,革命形势发生突变,关键时期,毛泽东以中国革命为己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农民运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1926年10月,北伐攻克武汉后,全国革命的重心迅速从珠江流域移向长江流域,武汉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为了指导中国农民运动的开展,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从广州辗转上海来到武汉,准备组建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
国民革命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热情,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一场农村大革命掀起了中国革命新的高潮。急风暴雨般的农民运动,赶跑了从来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打倒了一向趾高气扬的地主富农。贫苦农民扬眉吐气。
毛泽东为了求得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决心实地考察。1927年1月4日,毛泽东到达湘潭,开始了他历时32天,行程700里的考察工作。这段时间,他先后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看到了许多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农会从政治上打击地主,把他们戴着高帽游街游乡;经济上不让他们加租加押,不准退租退佃;推翻维护封建统治的都团机构,建立起自己的武装纠察队和梭镖队。
本来,社会上、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攻击和责难,让毛泽东十分忧虑。但通过1个多月的考察,毛泽东从湖南各地农民协会新鲜活泼的生动事例中,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更加清楚了。
2月12日,刚刚回到武汉的毛泽东,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立即致信中央,指出:“在各县乡所见所闻与在汉口在长沙所见所闻几乎完全不同,始发现我们从前对农运政策上处置上几个颇大的错误点”。农民运动“乃中国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是“好得很”,而并非“糟得很”;贫农是“革命的先锋”,而不是什么“痞子运动”、“惰农运动”;在农村“从来就没有什么联合战线存在”。如此迫切的呼声,并没有得到当时中央的重视。但是毛泽东没有停止下来,他很快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引起了全社会的反响。4月11日,瞿秋白将这篇报告改名为《湖南农民革命》,交给汉口出版单行本,并亲自作序,他满怀热情地说,毛泽东就是中国“农民运动的王”。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