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清
一
1952年4月5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的荆江分洪工程破土动工了,这是湖北、湖南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当时,共和国刚刚建立不久,党和人民政府正面临着百废俱兴的局面;国家的经济还很困难,毛泽东主席何以就批准兴修荆江分洪这项巨大的工程呢?
这得从长江说起。
纵横万里的长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这一段跨越两省的河段,人们称之为荆江。
荆江两岸,低洼之地,是长江水患频繁之区;两岸千百万人民,在长江汛期的洪水威胁下,过着忧患重重的日子,在历次荆江大堤溃决的灾难中,江汉平原,尽成泽国,数千万亩良田的庄稼荡然无存,一个个村庄的民宅被洪水冲垮卷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惨遭洪水洗劫。
解放了,新中国建立了,怎能让长江继续泛滥、肆虐已获得翻身解放的人民呢?
1950年,时任中南局第三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子恢同志,在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之时,他到北京向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汇报荆江分洪工程的设计方案。毛泽东听取了邓子恢的汇报后,又亲自审阅荆江分洪工程的设计和预算。当时国家的财政尽管有困难,然而毛泽东想到江汉平原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仍然作出了决定:兴建荆江分洪工程,造福于子孙后代。
1952年2月,周恩来又专门召开荆江分洪工程会议,并主持起草了《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呈请毛泽东主席审阅。还特地附上一封信:“主席,这一《决定》是我在会中当场征得各方有关同志的同意做出的。现送上,请审阅。拟将此《决定》草案再电询子恢、先念、克诚等同志意见后,再以正式文件下达。周恩来。”
毛泽东认真看过了周恩来呈上来的《决定》和信件,郑重地批示:“同意你的意见和政务院作出的《决定》。”并叮嘱周恩来将信件抄寄邓子恢同志。
看到了毛泽东的批示,周恩来在1952年3月底主持召开政务院第129次政务会议,通过了《政务院关于1952年水利工作的决定》。
毛泽东很关心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并做了3点具体指示:一要把荆江分洪工程当作全国的事情来办,全国支援。二是荆江分洪工程关系到两湖人民的生命财产,两湖要全力以赴。三是工程一定要在汛期前完工,调一个兵团用打仗的方法来完成任务。
根据毛泽东的指令,中央军委立即调动在两湖执行战斗任务部队10万人民解放军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中南局和中南军政委员会任命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先念为荆江分洪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唐天际、刘斐为副主任委员,工程总指挥部由唐天际任总指挥,李先念任总政委,王树声、林一山、许子威、田维扬任副总指挥。袁振、黄志勇任副总政委,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这样组成了。
4月2日,李先念在武汉市委礼堂召开中南、武汉、湖北直属党政机关干部会议,进行战前动员,与会者800余人。
李先念开始作动员报告,他提高声调说:“同志们,毛主席和党中央非常重视荆江分洪工程建设,非常关心江汉平原老百姓的疾苦。所以,敬爱的毛主席亲自批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为了让江汉平原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我希望在坐的各位同志,在这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中,出力、操心、流汗,作出贡献!”
第二天,曾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10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排着队,唱着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奔赴荆江分洪工地。他们把工地当战场,承担最艰苦最困难的工程任务。与此同时,20多万民工水陆并进,从四面八方驾驶着数万只木船和车辆,开赴荆江分洪工地,云集在长江和虎渡河两岸。北自右平口,南至黄山头的水陆工地,忽然间,这里处处飘扬着鲜艳的战旗,激越的歌声日夜不断,为祛除荆江水患危害,30多万劳动大军日夜战天斗地。
这时,毛泽东向参加荆江分洪建设的军民发出号召:“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胜利。”并亲手写在一面大锦旗上,派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代表他亲临荆江分洪工地慰问。30万劳动大军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无比激动地奔走相告:“毛主席派人慰问我们来了!毛主席派人慰问我们来了!”整个工地沉浸在喜悦和欢乐之中。
毛泽东的号召极大地鼓舞着工地上每个劳动者,激励着每个劳动者,变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劳动大军干劲倍增,推动和加速了分洪工程建设的进程。
看到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动人情景,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对李先念说:“李先念同志,任何对你们有成见的人,只要他到这里来看看工地的场面,他就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一条心的,是攻无不克的。”
李先念笑道:“是的,布可夫同志,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心眼的,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战无不胜的!”
李先念、唐天际和刘斐、林一山等同志都开怀大笑起来。
布可夫跟着也哈哈大笑。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毛泽东号召全国支援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一下子全国各地都伸来援助之手,工地上所需要的工程器材和30多万军民的粮食及生活用品,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往工地。东北的钢材、上海的机器、广西的木材、宜昌的石头……都按时运抵工地。总之,分洪工地需要什么东西,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都能保障供给,满足工地的需要。
1952年6月20日,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在汛前胜利完成了。在这短短的两个半月中,完成这么个巨大工程,建设者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可想而知。李先念又在武汉市委大礼堂隆重召开庆功大会,出席大会的建设者们,一个个喜笑颜开,他们是与大自然灾害作斗争夺取完全胜利的功臣。
“同志们!”李先念要在庆功大会上表彰这些英雄好汉,他大声地说:“我们胜利了,今天大家高兴,我也高兴,毛主席也一定很高兴。荆江洪患的历史从此永远结束了!”
“同志们!”李先念接着继续说,“江汉平原的父老兄弟不再遭受洪水危害了,那里将变成美丽富饶的乐园。这是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的伟大壮举,我们写信向他报告这一特大喜讯!让主席和我们一起高兴!”
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分洪区蓄水量可达60亿立方米。充分地发挥荆江分洪区的蓄洪、泻洪作用,确保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保障了长江中下游航道的畅通。荆江两岸人民过上了居乐业旺的美好生活。
从此,毛泽东拉开了征服万里长江的序幕。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