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长征路上的董必武

发布日期: 2016-03-23 来源:

莫列义 胡东宁

  万里长征第一步
  1934年10月10日,我党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之前,董必武接到上级党组织的通知,要他随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战略转移。由于他是建党的元勋,年近半百,身体又不是很好,组织征求他的意见。其中有两条,一条是他的爱人陈碧英不能与他一块走,另一条是要他到中央卫生部妇女队担任队长。
  对第一条意见,他从感情上是难以割舍的。更何况是因为他爱人陈碧英的体重不够,就不能随军,没有多少道理。当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将妻子留在当地意味着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再说他与陈碧英的婚姻也是经历了严峻考验的。陈碧英出身贫苦家庭,6岁时随母亲乞讨,历尽磨难,15岁投身革命。1928年入党,1930年派往福建省汀州市做地下工作,并担任了中共汀州市委宣传部长。陈碧英第一次与他见面就很有好感,觉得他年纪虽大,地位虽高,但为人温和,没有架子,做事干脆。有一次他到长汀调查,当晚骑马返回瑞金,穿过一座大山掉进山谷,摔成重伤,后来又染上疟疾,病势严重。陈碧英就每天守护在他身边,使他终身难忘。他和陈碧英结婚在叶坪村一间破民房,新婚用品只有一床夹被单和一床旧毛毯。虽然离多聚少,但相互牵挂,温情无限,陈碧英给了他一个温馨的“家”,夫妻情深,百年好合的妻子对他情深意长。现在与妻子分离确实非常痛苦。眷念中不乏郁闷,长别之间难免相思。但他正如吴亮平说:“董必武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一个杰出代表。”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他最后听从了组织安排,坚决服从领导决定,让自己的妻子留在当地打游击。他度过了与妻子生死别离的难关。
  对第二条意见,他不是没有考虑。为了做好工作,他通常要反复地思考再三。这确实是不寻常的职务,任务不轻松,担子也很重。妇女队有20多位妇女干部,肩负着收容和照料伤病员的任务。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队伍,而且还要在路途中照顾那些年老体弱、生病负伤的干部、战士,还要雇请和培训民工;管理担架,负责思想教育工作。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长期担任过我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他说,男人负责女人的工作,想必要碰上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长征是特殊的战斗,在这特殊的战斗中,我绝对服从党的安排。因为他的革命人生观是确定了的,他对于人类解放的事业,是抱定了宗旨的。他作为共产党员重本色,呈风骨。长期的理论和实际的锤炼,培养了他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和以革命利益为重的思想。深深地打印在他骨子里的是,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最后毫无二话地接受了组织的决定。
  1934年10月10日,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他跟随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瞩目的长征第一步,出发时,他的爱妻陈碧英,抱着执着专一的忠贞感情,满眼热泪,送了一程又一程,连续陪他走了3天3夜。千里送君,终有一别,在走出中央苏区时,他与陈碧英才依依不舍地告别,陈碧英为了照顾他,交给他一个手电筒。叮嘱他晚上走路要小心。他对爱妻的患难真情,一生也难忘记。为了与党保持一致,他与妻子陈碧英生死离别,毅然踏上万里长征。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