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李先念的鄂西北情结

发布日期: 2016-07-13 来源:

    郑道瑄 刘德科

  李先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指挥部队转战鄂西北,开辟了豫鄂陕和鄂西北两块革命根据地,从而与鄂西北人民结下了生死相依的骨肉亲情。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无论是在湖北工作期间,还是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共和国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期间,都始终惦记着这里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他曾先后四次专程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视察工作,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共商脱贫致富大计,描绘经济发展蓝图。而今,昔日贫穷落后、工业几乎为零的鄂西北,已拥有了享誉湖北、闻名全国的水电城、汽车城、园林城、卫生城等。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社会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鄂西北人民每当谈起先念,无不表露出深切、真诚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鄂西北建座水电站,我应该帮助,不仅帮钱,还要帮助出力。”

  汉江,它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贯穿鄂西北,在武汉注入长江。过去,每当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时,便给汉江两岸的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特别是与丹江合流后经常给汉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造成极大威胁,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变水害为水利,当时的湖北省委、省政府在经过审慎研究后,决定申报中央批准在鄂西北的丹江口建一座水电工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同志,十分关心和支持此项工程建设,亲自对到北京汇报工程上马准备情况的张体学省长说:“在鄂西北搞个大坝,建座水电站,我应该帮助,不仅帮钱,还要帮助出力。”
  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使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于1958年9月顺利上马。施工期间,先念同志虽人在北京,心里却时时牵挂着工程的进展,时常了解工程情况。1959年12月,大坝截流时,李先念同志在百忙中,从北京赶赴工地现场。兴致勃勃地参加腰斩汉江的大会战,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度赞扬了鄂西北人民“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所取得的辉煌成就。1968年10月1日,丹江口工程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73年,工程全面竣工,并成为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的第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效益的“五利俱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建成举世瞩目,充分显示了鄂西北和全中国人民的力量和决心。
  大坝建成后,李先念同志仍时时关心着工程运行情况。1978年元月3日,他再次亲临鄂西北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上午8时,李先念在省、地及当地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坝区,先后察看了电站厂房、一号发电机组及中央控制室等。当他耳闻目睹了工程的运行一切良好后,心里十分高兴,赞叹道:“工程很大、很宏伟!”他看到上游库区树木很少,问陪同的当地领导:“这几年为什么不绿化?丹江有多少人?”当地领导回答说:“有8万人。”李先念对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说:“每人一棵,就是8万棵;每人两棵,就是16万棵。”接着,他又遥指郧阳码头上游树木不多的山峦说:“那个地方应当栽树绿化!”并叮嘱当地领导:“过几年我还要来检查”。
  一晃十年过去,李先念说到做到。1989年4月16日,已80高龄的李先念同志第三次踏上鄂西北,再次视察了丹江口这座宏伟的水利枢纽工程。当他看到沿途绿树葱葱、鸟语花香时,感到非常满意,并不时给予赞扬,特别是看到这座目前亚洲最大的垂直升船机载船翻坝的运行情况后,更是连连点头称赞。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