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董老在长征路上的小故事几则

发布日期: 2016-07-05 来源:

     董建国

  一双破胶鞋
  一双胶鞋,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也许是不值一提的。但在战争年代,在红军长征时期,哪怕是一双破胶鞋也是极不寻常的。
  董必武开始长征时,被调到中央纵队总卫生部卫生支队妇女队任队长,徐(特立)老任副队长,这两位可敬的革命老人,带着一大批妇女干部、病号,60副担架进行长征。他们对革命工作非常负责,每天像年轻人一样背着东西行军,加之董必武还要负责照料伤病员,照应担架、民工和收容工作,所以行军跑前跑后,走的路就特别的多,吃的苦也就比任何人要多,于是一双草鞋破得特别的快。草鞋穿烂了,脚也就刺破了好几处,一道道血口子,流出的鲜血把鞋袜都染红了。何长工当时是红军九军团政委,周恩来吩咐他要不惜一切保护好三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的安全。这时,何长工见董老脚上的鞋子已烂成一块巴,就笑道:“董老,你是怎么搞的,鞋子都快成豆渣巴,还舍不得丢,你要没有鞋子,就换上我这双旧胶鞋吧。”
  何长工脱下旧胶鞋硬要董老穿上。
  董必武推让半天,才拿出自己的新草鞋,说:“我有一双新草鞋,舍不得穿哩。”
  徐老、何长工见他的脚被磨破了,几处伤口流血,就劝他穿上新鞋,可他一穿上新草鞋反而更是疼痛难受,董必武只好用布把脚包好再穿上新草鞋,艰难地一步步地前进。
  进入湖南境地,偏又遇上连绵阴雨,道路泥泞,踩在黄泥巴上,一沾就是一大块,摔也摔不掉,刮又刮不净,行军就更加困难。有时没有办法,就停下来刮脚上的泥巴,所以走起路来就特别费劲儿。董必武有时只好脱下草鞋光着脚丫走路。
  为了行军的需要,董必武不得不花钱,在黎平买了一双旧胶鞋。
  有了这双旧胶鞋,董必武行军可是轻便多了。
  一次夜行军,何长工想到“三老”年纪大,行动慢,又考虑到董老鞋子不好,就吩咐后勤送一匹马给董老,董老坚持说夜行军能行,把马又还给后勤支队驮运货物,结果敌人跟我军比行军速度,何长工担心董老走不快,就派人用马去接他,满以为董老一定掉在队伍的最后面。
  “小何,你找哪个?”董必武突然出现了。
  “小何,你当我跑你不赢,会落后啊!其实我还早到了呢。”
  何长工不解地说:“你的鞋子不好,我叫你换你又不换。”
  董必武把脚一抬,说:“你看,我这可是换了一双新胶鞋噢。”
  何长工借着灯光一看,却发现董老的胶鞋前已经破了个洞,大家借助灯光也看见董老的新鞋子破了,就都哈哈大笑。
  董必武没想到买的旧胶鞋走一夜路就破了,于是也笑起来。
  不过,这次由于大家行军的速度快,提前到达目的地,结果仗也打胜了。
  在总结战斗经验的时候,何长工说战斗取得了伟大胜利,要感谢董老提前到达为部队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董老却说要感谢脚上的这双破胶鞋,大家也一致夸赞一双破胶鞋的作用伟大。
  从此董必武特别珍爱这双破胶鞋,他精心地缝好破胶鞋,并且当作至爱宝物,平时舍不得穿,洗干净藏好,不到特殊时候不穿,一到急行军就穿上这双旧胶鞋,跑得快,走得轻便,而且他还养成一种习惯,每见到路上有旧胶鞋就捡,破了就补好,不光自己有穿的,还为同志们行了许多方便。有时别人笑他,他也不在乎,他反而夸奖自己的破胶鞋说:“别看是一双破胶鞋,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巨大的哟!”
  的确,在那艰难的长征路上,一双破胶鞋,帮助董老走过艰难岁月,给革命做出巨大贡献,能说不是一件宝贝吗?
  一匹枣红马
  长征途中,董必武分配到一匹枣红马。
  马是九军团团政委何长工派人送来的。
  董必武对来人说:“你把马牵回去,我用不上。”
  年轻人感到很为难地说:“我们何政委说了,马是周副主席让分配的,您还是接受了哪?”
  董必武望见这匹温驯健壮的枣红马,爱怜之心油然而生,他过去抚摩马的头,马兴奋地摇摇耳朵,用友好的目光望着董必武,然后发出一声清脆的鼻息声,表现了一种诚挚的情感。
  马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
  董必武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自己有多疲劳和饥饿,他总要先给马找好吃的草;有时难得分配一点粮食,他总要省下一点给马吃,天长日久,马就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马每次见到他都要打一声响亮的鼻息,表示情感的沟通。于是人也跟动物建立了深挚的友谊。
  在长征途中,董老非常爱惜马,一般是不骑马的,总是一手拄着棍子,一手牵着马,马总是用来驮货物,或是运伤病员,就是没运什么货物,他也不常骑,但马对人特别有感情,马不但为他驮运货物,还有时主动请他上座,比如董必武要是走长了一段时间,疲累了,马就不走,两腿蹲下来,放矮了身子,好象是非要他骑上去不可,这种美好的友情真让人推却不得。
  长久以来,董必武和这匹枣红马建立了生死情缘。
  说来也奇,马还救过人的命哩。
  那是部队飞夺沪定桥的时候,马上就要过大渡河,干休连接到命令要走40里山路才有安全宿营地。
  董必武一手拄着棍子,一手牵着马,马上驮着一个正在打摆子发高烧的饲养员,十分吃力地行进着。
  尽管道路如此难走,董必武还是充满一种乐观情绪,他一边用棍子拨开草丛探路,一边还用言语在安慰马似的,时而像是嘱咐马儿要小心,时而在鼓励马儿大胆前行,有时还在吟诗哩。
  马儿也是个奇怪动物,听他哼哼唧唧地吟诗,倒像是走得格外安稳平静些。
  董必武正吟诵着陆放翁的诗句,道:
  衣上征尘离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诗刚读了几句,却遇见前面有一处斜坡,下面是悬崖,马不能走了,也许马已感觉到路的艰险,马停了半天,董必武使劲一拉,马往前一跑,他也随之一扑,结果马没站住,身子一摆,骑在上面的病号滚落在地,而马和董必武却一起滚下坡了,由于马先落坡,坡又陡又滑,马就滚了好几个翻身,幸好下面有几棵不大的松树挡住了马儿,而董必武从坡上滑落下来,也骨碌骨碌地滚个不停,恰好滚到马儿的身边,眼看还会继续下滚,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马儿昂起头,把董必武挡在斜坡上,才使他免遭了一场大的灾难,要不董必武就会滚人大渡河那湍急的河流之中。
  经过同志们的紧急救助,董必武和马才得以脱险。
  从此,董必武更加爱怜这匹通悟人性的好马。
  有了这匹生死相依的枣红马,董必武一路顺风地走完了长征的伟大历程。
  一块马铃薯
  过雪山草地的确是一段十分艰苦的行程。雪山环境的恶劣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在通过荒无人烟的草地时,红军更是面临生存绝境的严峻考验。敌人的围追堵截,战争的残酷,对于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红军来说已经是不足道了。而疲劳和饥饿倒成为红军最大的敌人。
  往往许多天,部队无米下锅,各种野草都有人用生命作代价去尝试,还是难以解决饥饿问题。
  好不容易,部队弄来了一点马铃薯。
  负责干休连的何长工,特地嘱咐要把粮食发到“三老”的手上。
  徐老领到了自己的那份马铃薯,高兴地嘁:“必武,必武,快去领土豆呐。”
  董必武看见徐老那个高兴劲儿,就问:“么样有这么好的土豆,不是人人都有吧?”
  直到人人都分到了土豆,董必武才去领自己的那一份。
  本来,董必武已是饿得发慌,见了土豆,当然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
  吃了一点粮食,董必武已感到浑身是劲儿了。
  于是就又忙着工作去了,可是刚下连队就发现有许多战士吃着野草。董必武一问情况才发现是何长工有意照顾几个老同志,给的多一些,心里很有些不安。
  董必武想把马铃薯退回去,但觉得那样做会影响几个老同志,于是就背着别人,把几个土豆送到几个伤病员那里去了。董必武对他们说:“你们几人肚子大,分了点粮食不够吃,我又替你们领了一份来。”
  平时董必武也经常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送给伤病员或者运输员,现在这些伤病员又高兴但又有些不过意,就问:“董老,你不是把自己的一份给我们吧?要是那样,我们吃了可是要肚子痛的。”
  “不会的,我自己有,再说你们受了伤,补补身子是应该的。”
  董必武一边说,一边往外走。
  回到宿营地,董必武还是去找野草吃。
  结果何长工还是觉得不对劲儿,来问董老土豆吃完了没有。
  董必武只好说:“还没有哟,我留着呢。”
  “在哪里?”何长工怀疑地问。
  董必武说:“在呢,在呢。”
  何长工没有进一步问,就走了。
  可是,董必武还是饿昏了。
  何长工送来一个大土豆,这是用火烧熟的土豆,董必武实在饿得支持不住了,才听何长工的话,吃了起来,但吃到一半,董必武却仍然留着舍不得吃。
  果不其然,董必武还是想把这块土豆送给一个大个子饲养员吃。
  那个饲养员,两手捧着这块土豆说:“董老,我今天无论如何不会吃你这块土豆的,因为刚才何政委已经说过了,他说董老今天有半块马铃薯没吃完,你们谁再接受他的粮食就一定给谁一个大处分,你看何政委已经把你的行为猜透了。你就不要在推好了。
  董必武感到心里热乎乎的,眼泪溢满眼眶。他捧着那半块马铃薯,半天也没说话。

  原载《党史天地》2005年第3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