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黄骅其人其事

发布日期: 2015-07-13 来源:

  游强进


  展开伟大祖国的版图,在雄鸡项下,渤海湾畔,有一座珍珠般美丽的城市。她,就是河北省的经济特区——黄骅市。
  作为河北省的一座新兴城市,黄骅市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众多燕赵儿女所熟知。但作为一座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黄骅其人其事人们却知之甚少。人们熟悉的,只有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名字命名的山西省左权县、以红28军军长刘志丹和西北革命委员会主席谢子长的名字命名的陕西省志丹县和子长县、以北满抗日民主联军总司令赵尚志的名字命名的黑龙江省尚志县、以中国南满省委书记兼“抗联”第1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的名字命名的吉林省靖宇县、以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广东省中山市等城市。
  好奇的人们不禁会问:黄骅何许人也?
  我们会簇拥着历史大声告诉他们:黄骅,是荆楚山水孕育的英雄儿子,是阳新大地矗立着的一座丰碑!

  富水河边一苦娃
  冷天无衣裳,
  热天一身光,
  吃的野菜饭,
  喝的苦根汤,
  麦黄望接谷,
  谷黄等插秧。
  一年到四季,
  都为富人忙。

  这首歌谣,流传在本世纪初的湖北省阳新县境。永不停息的富水河流水搀和着这首悲苦的歌谣,泻向县南的木港。黄骅便是在这里出生长大。
  1911年2月8日的傍晚,再过一天就是大年三十。良上村农民黄修玉正在心底默默祈祷着,巴望着妻子吴氏能够平安生产,为黄家再生个儿子。他太想要个儿子了!已经成婚的长子黄为富不幸染上“大肚子病”(血吸虫病)已有经年,病魔缠身,无钱医治,指望他为黄家撑门立户恐是不行了;虽然膝下也有几个女儿,可女儿家毕竟是人家的人,一但出嫁,便是“泼出去的水”,更谈不上光宗耀祖。黄修玉把希望寄托在这个没有出生的婴儿身上。他久久地坐在那儿等待着,可直到子夜时分,接生婆仍旧没有消息。或许是胎儿不愿过早来到这个黑暗的世界和贫困的家庭。鸡叫头遍之后,妻子吴氏的喊叫声逐渐减弱下来,随后终于听到了“呜哇——呜哇”的婴儿啼哭声……黄修玉的心一阵紧抽,他不知婴儿是男是女,直到接生婆告诉他“是个儿子”,他才如梦初醒……
  左思右想,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听的名字,眼看就是正月初一,便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黄春生,希望春的勃勃生机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长。黄春生19岁那年参加红军改名叫“黄骅”,那是后话。
  生活的重担压迫着黄修玉这个务农为本、辛苦劳作的农民。守着一石薄田,看着四五张要吃饭的嘴,尤其是长子黄为富那日见消瘦的身躯和越肿越大的肚子。黄修玉心似刀割,难以言状,只有勤扒苦做,日夜不息,希望减轻一点生活的负担,可黄修玉不曾想到自己最终竟抛下妻儿,成为黄家第一个走上黄泉路的人。
  祸不单行。黄修玉死后,黄家的灾难便接踵而来:先是黄春生的几个姐姐病饿交加,先后死去,哥哥黄为富也被血吸虫病夺去了生命,最后,母亲吴氏在短短一年间丧夫失子这一惨状的沉重打击下,也撒手告别了尘寰。
  顷刻间,黄春生成了一个孤儿。唯一的亲人、嫂子柯九菊在危难时刻承担了抚养小春生的责任。
  黄春生长大了。这时候,双鬓成霜的耆儒硕老柯汉卿先生来到了良上村,他决计要为闭塞落后的良上村培养出几个出人头地的人,办起了私塾。
  看着小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堂,黄春生茶饭不思,柯九菊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黄家的这根独苗,她下定决心要送黄春生进学堂念书。“叔叔伯伯大婶们,你们可怜可怜小春生吧,黄家只剩他一根独苗了,你们帮帮他吧。他会好好念书,长大了会报答你们的。”柯九菊拖着疲惫的双腿和饥饿的身子,走东家,踏西家,苦苦请求远近乡亲和左邻右舍的好心人资助小春生读书。乡亲们被感动了,你出几升米,他凑几文钱终于凑齐学费送黄春生上了私塾。
  黄春生学习非常用功,国学、书法、朗读、背诵,门门功课都是名列前茅,令同学们惊羡,也令柯汉卿先生赞叹不已。他为黄春生起了个学名叫“黄为有”,希望他有才有为。可惜“黄为有”这个学名还没有叫上多长时间,黄春生便面临辍学的境地,家境已无力供他读书。柯汉卿先生意欲免收学费留黄春生就读,却顶不住富家子弟及其家长的一片唏嘘和责骂,黄春生终于结束了两年的私塾学习,返家劳动。好心惜才的柯汉卿老人没有忘记黄春生,他为自己未能留住黄春生而负疚。当他得知良上村地主黄志祥请了一个名叫吴良干的先生在家授学时,决心帮助黄春生继续学业。于是,黄春生又来到黄志祥家当上了一个小厨工,又做工,又读书。可是,这种日子也没能持续多久,又被赶出了大门。
  日转星移,历史的经纬线相交在了1927年,一个轰轰烈烈、大喜大悲的时代走近了黄春生。他也l6岁了……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