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天天是一样的红灼灼——湖北第一个为革命殉职的共产主义战士黄负生

发布日期: 2015-09-17 来源:

                                        

李良明
  

    他刚过而立之年就匆匆地走了,连一张遗像也没有留下!
  他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离开这个世界,只有那血泪写成的遗书和不朽的诗文,永垂史册,催人泪下,催人奋进。
  他走的时候,儿子宏济4岁,女儿宏世2岁。他实在放心不下,只有向同志托孤。抗日战争爆发后,宏济、宏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兄妹俩一直苦苦寻觅父亲的遗书而不得。50年后,当宏济、宏世第一次捧读到父亲的遗书时,不禁放声痛哭……
  他,就是湖北第一个为革命殉职的共产主义战士——黄负生。宏济、宏世就是解放后活跃在我国文坛的著名作家黄钢、黄铁。
                                          


  

    1921年冬天,武汉特别寒冷,接连几天,雨加雪不停地下着,北风呼呼地刮,像尖刀一样刺骨。
  已经是黄昏了,丈夫还没有归来,王纯素抚摸着年幼的儿子和女儿,站在门口,焦急地企盼着,心里平添了几份担忧。她的担忧不是没有根据的,自9月下旬搬到这个新家——武昌黄土坡中段27号以来,瘦削的丈夫更加衰弱了,低烧一直未退,常常咳嗽不止。
  “嫂子,进屋吧,别冻坏了孩子,负生兄会回来的!”陈潭秋走出来,将两个孩子搂在怀里,抱进屋内。
  妻子仍然伫立在门首,望着那昏黄的路口,等啊,盼啊,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终于看见一个佝偻的身影艰难地走来。
  “是他!”妻子不由惊叫一声,急忙迎上去:“负生,你怎么了?还好吧!”
  “还好!”在亲人面前,黄负生极力强打精神,以抚慰妻子的心。但他实在坚持不住了,身子不由自主地靠在妻子身上。
  紧跟着跑过来的陈潭秋急忙上前搀扶,黄负生缓缓走进家门。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除黄负生一家4口外,还住有陈潭秋、刘子通、包惠僧等人。林育南、许白吴、项英以及一些工人、青年学生,常到这个家来。
  原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湖北建立了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中共中央指定包惠僧负总责,另由黄负生负责宣传,陈潭秋负责组织。
  党的组织建立起来了,急需一个办公与活动的场所。9月上旬的一天,包惠僧与陈潭秋来到武昌候补街莺坊巷22号黄负生家里,与他一起商讨这个问题,决定党的机关用房由黄负生出面去找。因为他们这一群人中,其他人都是光棍,只有黄负生是有妻室儿女的人,由他出面租房,便于掩护。
  经过十多天的辗转奔波,黄负生夫妇选中了黄土坡中段27号。这原是一家报社的旧址,三楼三底三开间,四周是旷野,上街直通武昌闹市区,闹中取静,颇适合秘密从事党的工作。
  房子选定后,黄负生携工人及子女迁往这里,中共湖北党组织机关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也相继在这里办公。
  陈潭秋将黄负生扶到床前,让他躺下歇息。王纯素拧了一把热毛巾,轻轻地拭去丈夫头上的灰尘。黄负生干瘦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忽然,他又剧烈地咳嗽起来,口里咯出了殷红殷红的血……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