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红军名将——卢冬生

发布日期: 2016-03-09 来源:

舒  平

  1997年12月23日,廖汉生、杨秀山两位开国中将在人民日报撰文《忆红军将领卢冬生》,其中深情地写道:“卢冬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他革命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所建的功绩,永远值得纪念。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千秋永存,光照后人。”

  

  卢冬生,1908年3月1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史家坳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少年时代给富人家当过放牛娃。为了寻求解放的道路,他毅然于1925年参加唐生智部湘军(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次年随军北伐。
  后来,在陈赓的影响和带动下,卢冬生离开武汉到南昌,在贺龙领导的20军第3师6团1营当副官,和l营营长陈赓一起参加了伟大的“八一”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会昌战斗中,陈赓脚部负重伤,卢冬生冒着弹雨救护。接着,他护送陈赓转道香港到达上海,找到了党中央。不久,党中央又派卢冬生迎接辗转来到上海的贺龙。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神州大地。然而,卢冬生这时候却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中流砥柱,于是毅然决然于1927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贺龙通过周逸群向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请求回湘鄂边组织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很快,党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并派卢冬生等去完成护送贺龙、周逸群的任务。当时,卢冬生的公开身份是贺龙的“弁兵”(警卫员),实际是党中央派往贺龙处的交通员,负责贺龙处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1928年1月18日,贺龙一行船经湖北的观音洲。贺龙打听到洲上只有十几个团丁,决定将计就计夺取他们的武装。贺龙一副阔商打扮,一上岸就说:“来拜客。”团防队长见贺龙气宇轩昂,不同凡响,急忙迎了上来。贺龙一把抓住团防队长的手,威严地说:“我是贺龙!来借枪!”团防队长瞪着眼睛,吓得发抖。
  卢冬生站在贺龙身边,警觉的目光向四周扫去,看见一个团丁举枪欲射,立即掏出他们仅有的一支枪,一枪打倒那个团丁。卢冬生的这一枪震慑了所有团丁,就这样搞了10多条枪、200多发子弹。团防队长哆哆嗦嗦地说:总指挥,这,这,我怎么向上峰交待?贺龙说:“好办!给你打个收条。”当场,贺龙真的给那个团总开了个收条。1960年,贺龙回顾红二方面军的历史时,曾深情地回忆起这段经历,特别提到了卢冬生。
  1928年3月,卢冬生参加了贺龙、周逸群领导的桑植起义,不久起义部队在湘鄂边受到一次严重挫折。卢冬生临危受命,去上海找党中央。当时,他拿着6个铜板就上路了,一路上打短工、讨饭、睡屋檐,风餐露宿,千里跋涉,走了很长时间才到达上海。
  那时,党中央也只是从报纸上得知贺龙部队失利的消息,先后派了几名搞军事工作的同志去湘鄂边地区联络。由于敌人封锁,加上所派同志不熟悉那个地区的情况,没有一个与贺龙处联系上。
  1928年4月间,卢冬生突然来到上海,党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高兴。根据卢冬生的当面汇报,党中央很快作出了指示,并派卢冬生传达给贺龙处。这对身处荒僻之隅的湘鄂西红军和苏区的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贺龙在给党中央回信时感叹道:“卢同志来,接读中央的来信,欣喜之至!”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卢冬生继续为党中央与贺龙部队之间传递信息。他身藏机密文件,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一次,党中央将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文件及井冈山红军斗争经验的材料,交给卢冬生带回湘鄂西。卢冬生回到湘鄂西,贺龙和红军得到党中央的指示,看到“六大”的文件,以此对照往日斗争失利的情形,极大地提高了斗争的信心。
  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贺龙针对湘鄂西红4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训,学习了“六大”的文件和井冈山红军斗争的经验,决心建设“朱毛式”的红军,按照官兵一致的原则建立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整顿并加强党在军队中的组织。从此,湘鄂西红4军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来,湘鄂西红4军发展成为红二军团,湘鄂边苏区得到顺利发展。对此,卢冬生是有功劳的。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