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首任红15军军长蔡升熙

发布日期: 2016-03-22 来源:

  
  冯晓蔚

  蔡升熙,湖南省醴陵县人,1906年2月12日生。1924年春考入讲武学堂,1924年5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讲武学堂奉命合并,蔡升熙亦随之编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第6队,同年秋,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1月底,蔡升熙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教导团担任下级军官,翌年7月,该团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蔡升熙到第1师任营长,随部队参加北伐。1927年6月,蔡升熙到贺龙领导的第20军第2师任团长。期间参加了南昌起义,不久又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蔡升熙来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被分配在周恩来主持的党的军事委员会工作。今年2月是蔡升熙同志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以作纪念。
  组建红15军任军长

  1930年6月,中央军委在武汉成立长江办事处,正在中共江西省委任军委书记的蔡升熙被调往武汉军委办事处和党的长江局军委工作。当时,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军阀混战犹酣,为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红军力量,蔡升熙受命将长江局的军事工作移交给周以栗,自己赶赴鄂东南,指挥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武装斗争。
  蔡升熙来到阳新后,要求组建新军,鄂东特委经过研究,决定将阳新县沿江游击大队划归蔡升熙指挥。随后,又请示党中央,决定将红8军第4、5纵队也划归蔡升熙指挥,组建新军。接着,蔡升熙率部队200余人过长江与4、5纵队汇合。蔡升熙和陈奇、黄刚共同指挥这支汇合后的部队,从1930年9月26日起,在20天内,打宿松、攻六村、战广济、下漕河、取英山,连战皆捷。10月6日,在黄梅县考田山冲吴祥村,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正式成立,蔡升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下辖第1、2两个团,有战斗员2000余人。
  1930年11月初,形势急剧变化。中原大战以蒋介石集团胜利而结束,国民党开始准备对苏区进行第一次反革命“围剿”。此时,在黄(梅)、广(济)地区活动的红15军被列为首先“拔除”的重点。国民党部队利用水陆交通之便,迅速向蕲黄广地区增兵,蔡升熙、陈奇等分析形势,决定率队离开蕲黄广地区,北进与红一军会合,一是可得到一些物资补充;二是可以协同作战粉碎敌人的“围剿”。此时,红1军也正按鄂豫皖特委计划向蕲黄广发展,跟红15军会师,但由于通讯条件差,两军行动路线错过,会合计划未能实现。红15军到了豫皖边地区,决定打下皖西重镇金家寨。因为情报失准,保密工作不严,遭敌伏击,部队受到损失,战士们产生消极情绪。部队转移到南溪后,传达了中央关于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的决定,以集中力量粉碎敌人的“围剿”,并将蕲黄广地区划归鄂豫皖苏区,战斗情绪又高涨起来。会后,部队向黄麻地区西进。
  1930年12月初,敌军攻至鄂豫边中心区。许继慎、徐向前指挥的红1军,在皖西作战未归。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书记曾中生主持下,决定以广泛的群众游击战斗对付敌人,把游击队和群众武装组织起来,在敌侧后展开袭击、骚乱敌军的战斗,使敌不敢冒进和分散“清剿”,迟滞敌人的步伐。同时调蔡升熙的红15军发动袭击,分散薄弱之敌。红15军离开蕲、黄、广长途转战,来到黄麻地区时,人困马乏,仅有千多人枪,弹药十分缺少。时已寒冬,许多指战员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在这种情况下,蔡升熙率领全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紧密配合地方武装,避敌锋芒,攻其虚弱,予敌军以重大杀伤。
  12月下旬,敌人大举攻入根据地中心——黄安七里坪,红15军在10倍于己的敌军面前,经过两个昼夜的激烈阻击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成功掩护鄂豫皖特委机关向东转移。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