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

发布日期: 2016-06-22 来源:

  
  一

  1930年夏秋之交,由于李立三“左”倾错误的指导,鄂豫皖苏区总暴动失败。中共中央派了一个新的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到大别山,这个人就是曾中生。曾中生,原名曾钟圣,湖南资兴人,参加过北伐,大革命失败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过中共“六大”,回国后出任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和南京市委书记。
  曾中生到达苏区的第二天,在鄂豫皖特委秘书处所在地、孝感小河溪樊家村主持特委紧急扩大会议。传达了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鄂豫皖苏区工作的指示,紧急动员鄂豫边苏区全体民众,实行坚壁清野。会后,派人前往鄂东,迎接红十五军并把苏区“红色补充军”总指挥王树声、政委曹学楷找了来。“树声,学楷,久闻你们是两员猛将。红十五军没有赶来之前,保卫苏区的重担就落在了你们身上了!要带领补充军四面出击,到处开火,让敌人进了苏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一个陷阱,同仇敌忾,准备与敌拼死一战。”
  12月上旬,敌肖之楚四十四师、徐源泉四十八师、夏斗寅十三师先后出动,由徐源泉统一指挥。12月9日,敌四十四师首先由南向北进占黄安。12日,该师先头团占领黄安以西、七里坪西南数十里的河口镇。
  红色补充军兵分数路,在各县、区地方武装配合下,白天藏匿在山林中,夜晚突然集中,向黄安城发起火力袭击。守敌仓促应战,一个团的人马彻夜不得安眠。敌团长气坏了,第二天早上,他命令各营抽出一个连,出镇子向四处村庄“扫荡”红军游击队。曾中生接到情报,让王树声、曹学楷将队伍秘密集中到距河口不远的一条山道两旁,埋伏好。
  黄昏,一队敌人“扫荡”归来,进了补充军的伏击圈。王树声一声“打”,山头上钢枪、土枪齐放,敌军死伤一片。王树声、曹学楷率领大刀队冲下山去,与敌肉搏。半小时不到,一个连的敌人全部被歼。
  此时的红十五军正行进在大别山北段的崇山峻岭间。红十五军的前身是成立于湖北阳新的红八军四、五纵队,以及鄂东蕲春、黄梅、广济的地方武装。中央决定将鄂东蕲、黄、广游击区划归鄂豫皖特区,合并红一军和红十五军为红四军。
  不日,红十五军同红一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四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全军合编为两个师,红十师师长蔡申熙,政委陈奇,副师长刘英;红十一师师长许继慎,政委庞永俊,副师长周维炯。每师各辖三个团。留在皖西的第七团改编为军属独立团,全军一万二千五百多人,由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直接领导。
  经过第一次反“围剿”,敌军已转入守势,但敌人仍占有黄安、麻城等大大小小的城镇,将统一的鄂豫皖根据地分割成互不相连的两块。当时才三十岁的红军战略家曾中生决定趁敌第二次“围剿”尚未开始,全力转入内线进攻,肃清两块根据地之间的敌人,把根据地连结起来。他把这一作战设想称之为“拔钉子”。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邝继勋率红十一师两个团兵临磨角楼,激战三天三夜,攻下磨角楼,打通了鄂东北苏区与商南苏区的联系。
  下一个目标是大别山金三角腹地的一座山城——新集。新集地处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南下麻城、黄安直通武汉,东经商城进抵六安、合肥,北出淮河之滨,西近平汉铁路,无疑是个军事要地。红三十团攻了几天,没能破城,后来改为挖坑道,坑道挖通了,用一口巨大的杉木红漆棺材塞满数百斤黑色炸药和砸碎的铁砣,推到城下。“轰!”的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一道丈把宽的豁口。一支从各团抽调来专门组建的奋勇队一拥而上。三小时激战后,城内敌人全被肃清。从此,新集成了鄂豫皖苏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
  1931年春,红四军在双桥镇捉了敌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歼敌一个师部、两个旅部、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共五千余人,缴枪二千多支,山炮两门,追击炮十余门,军用品堆积如山,获取了红四军的空前大捷。
  岳维峻双桥镇兵败被逮的消息传到南京总统府,蒋介石震怒不已,展开第二次“围剿”,共投入兵力十一个师两个旅,十三万余人,发誓要在5月5日之前将鄂豫皖红军“全部剿灭”。
  面对敌人的四面围攻,曾中生十分冷静。前一时期我军频繁出击平汉路,敌人就把主要兵力放到了鄂豫边。皖西的岳盛瑄也以为我军主力在大别山西,于是孤军急进。曾中生分析这些情况后,提议红四军留一支部队在鄂豫边钳制敌人,主力立即前往皖西,给岳盛瑄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消灭了皖西之敌,再回过头来解鄂豫边之围。特委会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决定徐向前带红二十八、三十团留守鄂豫边,会同地方武装同“围剿”之敌周旋。邝继勋率四个团的主力东下皖西,与不久前成立的红十二师会合,重点打击岳盛瑄。
  5月9日,邝继勋留下许继慎的红十二师钳制敌人,率主力四个团星夜西移,在新集以北的浒湾与曾中生、徐向前会合。下午,曾中生、邝继勋命令红十师师长刘英、红十一师师长周维炯各率两个团,从两翼向敌五十三师发起大规模反击。五十三师兵败如山倒,四个团的人马相互践踏,没命地向北逃去。
  浒湾一战,我军共毙伤俘敌一千四百余名,缴枪千余支。李韫珩败退泼陂河,惊魂未定,下令各部加固工事,日夜警戒,无论上司刘峙、何成浚、李鸣钟怎么督促,再也不出来与红军为敌。
  苏区形势既稳,曾中生的目光又投向了未受大的打击、气焰十分嚣张、一直威胁着鄂豫皖苏区南部的敌人。5月28日,红四军主力飘然抵达鄂豫皖苏区南缘,绕过敌四十四师重兵驻守的黄安城,由徐向前率两个团向城南桃花镇守敌一个营发起猛攻。邝继勋则率领另外四个团在镇外待机。中午,黄安之敌三个营出城南下增援,进入邝继勋在十里铺地区布下的“口袋阵”,红军官兵一阵冲杀,就将这批敌人全部歼灭。此时,桃花镇被我军攻克,黄安、麻城地区的守敌胆战心惊,只想固守,不敢来攻,南线之敌至此再次转入守势。蒋介石第二次“围剿”又以失败告终。
  1930年11月到1931年5月,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军历史上人心最顺、发展迅速、捷报频传的时期。短短数月间,苏区军民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连破敌人两次大“围剿”,红军发展到一万五千人,苏区面积西起平汉路,东至淠河,南达黄陂、罗田北部,北至潢川、固始南部。除一些城镇和山寨仍为敌人占领,二十余县的全部或部分成了苏区,全区拥有人口二百五十万,李立三“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苏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曾中生深深受到了广大军民的尊敬和爱戴。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