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效理
在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广阔的校园内,有一处叫做土高岭的低矮山岗,该地原是教会的一块墓地,李亚声烈士的遗骸最初埋葬在那里。
李亚声原名李绍棠,字盛芳,又名李棠,男,汉族,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人,1903年生。其父原以驾船为生,后因船翻上岸,家贫如洗。李亚声自幼聪慧好学,为邻居教书先生所赏识,收留读了几年私塾,后去老河口官盐店当学徒,由于爱看小说和进步书刊,为老板不容,被辞退,后经人介绍,求得太平店基督教鸿道小学公费上学。1924年高小卒业,送武昌基督教华中初级师范深造。一学期未满,因受南方革命形势影响,参加反帝反文化侵略学潮,遂退学。
1925年春,李亚声受友人资助,转入湖北省立襄阳第十中学继续念书。“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襄樊后,激起了襄樊各校学生极大的公愤,纷纷举行游行示威。这时共产党员谢远定在十中任教,当地学联、教联的工作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使襄樊地区“五卅”爱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李亚声积极参加了这次运动,与码头工人、店员、市民团结一致募集捐款,支援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还查封和烧毁了大批日货、英货。在这次激烈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反帝爱国的进步分子。因此,1925年7月,李亚声在襄阳十中由谢远定第一批发展为共青团员,同年10月,转人中国共产党。11月,中共襄阳特支选派李亚声赴广东,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春卒业,由党组织分配在湖南常德地区开展农村工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党组织派遣李亚声在第八军唐生智部担任政治部宣传科长。根据党的指示,他一面宣传北伐,一面在第八军中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发展党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李亚声撤至叶挺部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开展工作。“八·一南昌起义”时,他担任暴动总指挥部后方总队长。部队进入广东后,遭国民党反动派围攻,潮汕战斗失利,部队被冲散。李亚声在撤退途中,遇到朱德率领的革命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便随朱德撤退到粤赣边境。在二十五师期间,他帮助朱德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受到朱德的称赞。
李亚声在黄埔军校和北伐期间,已显示其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襄阳和武汉的党团组织均致函团中央,要求调李亚声回鄂北工作。襄阳团组织致曾晓信中说:“去岁我地派往广州住政治讲习班之李绍棠兄,据他的来信说:六月中旬卒业。我校缺乏理论与实践运动经验的指导者,以致失掉了客观的革命环境。因此,望兄即速给广地方(原信如此)叫他毕业后返里做事。”团武汉地委致团中央请调李绍棠回襄工作的信中说:“当地负责人嘱此间转请中央去函广州调李绍棠同学回襄工作。
襄阳、武汉两地团组织的信,几经辗转,于1927年冬转至朱德部,当年底,经朱德许可,李亚声回到鄂北。
1928年春,李亚声奉命回谷城担任县委书记,同乡高如松为县委委员。3月初,李亚声在盛骆家坪一处深山凹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党的秘密会议,有20多名党员代表参加。会上除进一步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关于农民暴动的决议外,李亚声重点强调了加强农民革命武装队伍建设和唤醒农民、普遍打击、杀戮土豪劣绅问题。会后,李亚声即分赴茨河、庙滩、当铺、盛一带发动群众。4月10日在李亚声等人组织下,盛暴动打响了,赤卫队400余人捣毁了公安分局和烟酒分局。4月21日发动了茨河暴动,农民赤卫队攻占了金牛寺、茨河上街等地,给当地土豪劣绅以沉重打击。
正当李亚声积极组织石花暴动和谷城县城暴动之时,工农革命军鄂北总队在枣阳遭受敌人重兵围剿,形势十分危急。鄂北特委当即派李亚声赴枣阳担任鄂北总队党代表,还未到职,工农革命军已被湖北省反动清乡团督办胡宗铎、陶钧等部冲散。这时,各县反动势力亦到处搜剿我地下党组织,李亚声一度与党失去联系。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