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陈潭秋的遗物

发布日期: 2016-09-07 来源:

     王  谦

  陈潭秋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与董必武在武汉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中共武汉区委,以武昌高师附小为活动地点,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多年,为发展湖北地区的党组织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纪念陈潭秋,1983年,在原武昌高师附小旧址建立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馆里收藏着陈潭秋生前的几件文物。

  从事秘密工作使用的化装用具

  在武昌都府堤20号“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收藏着陈潭秋当年用过的化装用具:一条围巾、一顶绒帽、一副墨镜。绒帽是用来罩住头部,只露出两只眼睛,冬天戴便于隐蔽自己。这几件化装用具系陈潭秋烈士的家人于解放后捐献给文物部门。
  陈潭秋在武昌高师附小任教期间,经常从事革命活动,为摆脱特务跟踪,保护自己,他外出时总要化装,这3件文物就是这段时间陈潭秋用过的。
  1926年初夏,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党在武昌办了一个北伐宣传训练班,陈潭秋是训练班的主持人之一。武昌北城角湖北省甲种商业学校的隔壁有一黄冈人开设的安仁学舍,部分训练班的学生住在那里。那里每天有化装成商贩、看相、算命、行医及其它行业的特务,特务们进进出出,有的甚至与学生结成下棋、逛街或吟诗赋词的朋友,却没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一天,有一位外国语专门学校爱好打球的学生搬走了,第二天来了一个提着足球、带着打气筒、穿着球衣球鞋、戴着墨绿色太阳镜的人,声言要找那个已搬走的学生,而没有引起当时正在下棋、看报的学生们注意。这人突然把一学生负责人衣襟一扯,进入他的房间,然后把白布软帽一揭,眼镜取下,正在诧异中的那位学生负责人不由“啊”的叫了一声,原来是陈潭秋同志!陈潭秋吩咐他黄昏前把学生约到蛇山抱冰堂集中。晚饭后,学生们相约着到达抱冰堂,只见一位穿着米色纺绸长衫、手摇一把白纸摺扇、戴一副茶色眼镜的绅士模样的人慢慢向他们走来,走到跟前一看,又是陈潭秋同志。陈潭秋安排好东西两个方向的岗哨后,引导学生们从蛇攀谈到虎,要大家联系实际谈谈“与虎同眠”、“梳捋虎须”、“虎口擦牙”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些成语的含义。学生们就此各抒己见,可谈来谈去总联系不上实际。陈潭秋说:“大家正与虎同眠,擦虎牙,捋虎须,感觉到了吗?”大家一听愕然,都说感觉不到。陈潭秋又说:“正因为感觉不到,就更危险。你们住在安仁学舍,有各种类型的人与你们素不相识,却请你们吃喝,搞得很熟,是干什么的呀?是‘钓鱼’的!那些每月拿上百甚至几百银元的特务从牙缝里刮下来的残羹给你们,为的是诱你们上钩啊!”大家一听恍然大悟,顿时从思想上警觉起来。以后,学生们到训练班上课时,每天总留二三人在学舍应付敌探,课轮流补上。
  今天,在武昌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收藏的这3件烈士当年用过的化装用具,使人睹物如睹人,烈士机智斗敌的风采油然而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