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记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黄负生

发布日期: 2017-08-16 来源:
楚奇
  武汉黄土坡27号
  革命先驱黄负生是湖北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之一。他家住武昌黄土坡27号。湖北省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于1920年前成立。1921年成立了中共武昌区执行委员会(即省委),“一大”代表包惠僧任书记,陈潭秋任组织委员,黄负生任宣传委员。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马克思主义学会研究部、妇女读书会和武昌区党委机关刊物《星期评论》,黄任《星期评论》主编。黄土坡27号即是黄的家,是武昌区党委驻地,又是许多革命先驱者汇聚与战斗之地。
  其实,这幢房子是个很普通的住所,原是一家报社的旧址,四周是旷野。住房三楼三底,是个三开间的中式房屋。门口和天井都有几级高门坎和台阶,天井两边有耳厢房。前面是湖北女子师范和紫阳湖,后面是一片菜地。不远处就是吴德峰的家,他经常来这里拜访陈潭秋和黄负生,聆听教诲,增进学识才干。
  1921年9月,中共武昌区党委成立后,黄负生就忙于寻找党委机关住房,他妻子王纯素通过湖北女子师范的学生租定了这所房子。出面的户主是黄负生夫妇,王纯素就是这个革命家庭的主妇。她不仅每天起早贪黑操持“家务”,照料每个同志的生活,晚上还为同志们缝补洗衣,常常熬到深夜。那时,活动经费很少,好在多数人都在教书,有点薪水,凑了点钱,买了几把滕椅,配了两张桌子和一个三抽屉的条桌。黄负生夫妻住在二楼,楼下一边住的是包惠僧,一边住的是陈潭秋和他的兄弟陈荫林。住在机关里的还有刘子通、李汉俊、丁默村等人。吃饭大家拿钱,虽请了一位大师傅老张做饭,同志们还是喜欢黄师母的手艺,王纯素总是任劳任怨做出可口的饭菜供同志们品尝。
  黄土坡时期还是建党初期,机关里特别热闹,工人、学生、青年、妇女出出进进,常常一天开好几个会。陈潭秋、黄负生、刘子通最忙,很多会他们都要出席,还要发表演讲。机关有个油印机,由丁默村掌管,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缮写油印散发传单。他们大多是教员,学校就是他们的据点,传单一印好就分头带去散发给学生们,进行宣传鼓动。
  黄负生主持机关刊物《星期评论》。印刷厂在汉口,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从汉口坐轮渡回来。而陈荫林则在汉口江岸工人补习学校教英文,下晚课后也是赶最后一班轮渡回到武昌,为他们守门和照料生活的都是黄师母。
  在这幢极普通的房子里,哺育了很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中坚人物。共产主义小组时期,成员只有10人,后发展到50人。在这里先后入党的有项德隆(项英)、施洋、陈荫林、李求实、李伯刚等人。还有很多身穿长裙,剪了发辫的充满革命朝气的女学生,如夏之栩、袁溥之、徐全直、李文宜等,都是在这里履行了入党手续,或是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这所住房里,还有两个“小萝卜头”,是黄负生的孩子。一男一女,男的叫黄宏济(即黄钢),女的叫黄宏世(即黄铁)。这两个很有寓意的名字,还是革命先辈恽代英命名的。两个孩子整天蹦蹦跳跳唱歌舞蹈,对活跃机关紧张的生活节奏很有好处。他们还是机关的“安全保卫”,那时党的机关还未公开,为防止坏人破坏,两个人每天守在门口,一遇可疑的人就呼喊:“黑蚂蚁,黑蚂蚁!”而哥哥宏济还有另一任务就是给黄负生当“邮差”。邮差每天送来的《星期评论》稿件都放在楼下一个旧菜篮子里,宏济用根绳子从一楼把菜篮拉到二楼,把稿件再凑拢来交给爸爸黄负生,每次黄都夸赞他:“好孩子,谢谢你了!”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