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向警予:“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发布日期: 2018-02-12 来源:

  
  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此时距离向警予牺牲已经过去了11个春秋,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这位青年时代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湘籍契友。
  

旧社会的“清道夫”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在青少年时代,她就已经深受爱国民主思想影响,产生了追求新知识、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立志要做“旧社会的‘清道夫’”。
  向警予8岁时,在思想开明的父亲支持下入校读书,是当时整个溆浦县第一个读书的女孩子。她学习努力, 成绩优秀,崇拜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向警予的大哥向先钺曾留学日本,深受民主主义思想熏陶,是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之一,后在常德教书。在他的影响下,向警予开始阅读《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爱国思想渐渐产生。1911年,向警予考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翌年,转学到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4年秋,又转学到湖南著名教育家朱剑凡主办的周南女校,并改名为向警予。“警予”就是要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上学期间,她关心国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以期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
  1916年夏,从周南女校毕业的向警予,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乡创办了溆浦女校,并自任校长。她提倡半工半读,倡导男女同校,反对女子缠足等陈规陋习。为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她还带领学生们打扫溆浦县城的街道。这种新奇之举,在县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任校长期间,向警予为了募集修建学堂的经费,四处奔走。当地军阀周则范,看上了这个性格倔强、满怀激情的女子,想娶她做二房姨太太。向警予的父亲虽是位富商,但慑于周则范的权势,不敢拒绝,向警予的继母则想借此高攀,积极鼓动促成此事。可是,早已接受妇女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坚决反对。她只身闯进周公馆,发誓“以身许国,终身不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向警予不慕封建军阀的权势,不畏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在个人婚姻问题上独立自主,实为时代女性之典范!
  为追求革命理想,彻底摆脱周则范的纠缠,在蔡畅组建的留法勤工俭学会的邀请下,向警予于1919年秋离开溆浦,前往长沙。12月下旬,她与蔡和森、蔡畅兄妹及蔡母葛健豪等同船赴法,决心“求得真理,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在漫漫的海上旅途中,向警予和蔡和森经常在一起讨论学术和政治问题,憧憬美好的未来,由道合而志同,萌发情愫。1920年6月,他们在法国的蒙达尼正式结合,其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他俩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收集出版,题为《向上同盟》。随后,人们把这二人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向警予的继母得知此事,气愤地说:“现成的将军夫人不做,却去找个磨豆腐的!”(蔡和森当时在法国的一家豆腐公司里打工)向、蔡二人以自由恋爱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牢笼的实际行动,得到了进步青年的赞许和支持,并以之为革命楷模,纷纷仿效。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他在1920 年11月26 日致革命友人的信中说:“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这里讲的“拒婚”,就是反对旧式的封建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结合。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