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红军唯一的女司令胡筠开创红色歌舞先河

发布日期: 2018-04-17 来源:

何立波

  胡筠是中国早期革命史上的一位传奇英雄人物。她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少有的女生,被誉为“黄埔四女”之首,曾任平江工农革命军司令员,是红军中惟一的女司令。胡筠能文能武,擅长歌舞,发起创立了湘鄂赣赤色宣传队,开创了红色歌舞的先河,受到苏区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在人民军队红色文艺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富家闺秀成为“神枪手”

  1898年2月,胡筠出生在湖南平江县一户乡绅家庭,自小聪慧,13岁便能赋诗作文。看了乐府《木兰辞》后,胡筠将木兰从军的故事编为唱词,配上花鼓小调,邀集邻里儿童,自扮自演,充分显示了她的组织能力和创作才华。胡筠19岁时在父亲的包办下,嫁给了平江虹桥大地主的儿子李积琦。当时,胡筠的嫁妆有12箱,其中4箱是书。婚后,日益进步的胡筠不愿意过地主家媳妇舒适优裕的生活,决心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女性。26岁的胡筠不顾丈夫的阻挠,毅然在1924年秋考入平江启明女子师范,撰写进步文章,参加爱国活动,经常演出歌舞话剧,宣传革命思想,并于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筠的戎马生涯是从1926年北伐军进驻平江以后开始的。当时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先遣队,从广州出发,于8月攻克了平江县城。胡筠遵照县委指示,和李宗白等学生离开学校回到家乡平江,领导当地农民协会,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从事侦破敌情、破坏敌人通讯设施等活动。在北伐军攻打天岳关时,胡筠给突击队带路,向敌军防守薄弱地段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攻克天岳关。北伐路上,胡筠等宣传队员编写快板小曲,鼓舞士气。
  1926年11月,胡筠被党组织送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深造。她是黄埔军校少有的女生之一,享有“神枪手”的称号,令黄埔男生也为之钦佩。1927年5月,胡筠、赵一曼等军校女生队学员主动请战参加了西征军阀夏斗寅的战斗。出征前夕,她写下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诗篇:
  绿荫深处无署炎,席地看报也谈天。
  男女穿上军服装,革命阵容意志坚。
  保卫后方有责任,支援前线毋迟延。
  三镇基地金汤固,快听貔貅奏凯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胡筠立即带领军校宣传队连夜编排九子鞭《十骂蒋介石》和莲花闹《活捉军阀邓如琢》等歌舞节目,第一次利用民间艺术的形式,歌唱了革命新内容,开创了红色歌舞创作的先河。
  不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自行撤销。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批女军事政治人才。
  

英勇善战成为红军第一位女师长

  军校政治部主任恽代英要求胡筠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胡筠回到家乡后,与丈夫李积琦的封建地主家庭决裂,发动民众、烧毁田契、开仓放粮。胡筠购买了几十支步枪、上万发子弹,拉起了50多人的队伍,建立了平(江)、湘(阴)、岳(阳)游击纵队,转战在慕阜山区,开展游击战争,扩大红军根据地。平江特委报请中央军委批准,给游击纵队“平江工农革命军”的番号,由胡筠担任司令员。恽代英赶去祝贺,激动地对胡筠说:“你是红军队伍中惟一的女司令。敌人闻之丧胆,我们却为之欢欣鼓舞。”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军攻克了平江县城,建立了红五军。胡筠当选平江县第一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五军纵队党代表兼湘鄂赣特委常委。胡筠英勇善战,指挥作战大胆沉着,灵活多变,在战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术。她的部队终年转战于湘鄂赣三省的慕阜、连云山区,神出鬼没,令敌胆寒。胡筠智勇双全,在峭壁夹峙的山道中,迂回运动,埋伏精兵,曾用“滚木擂石”击败一次又一次的敌人追剿。她个子瘦小,但刚毅坚强,常骑着一匹白马,挟着两支短枪,出生入死,八面威风。当年国民党军阀何键的《清乡公报》称胡筠部队与彭德怀部队“互相呼应,声势浩大”,“赤焰所播如火燎原”,即便“调集重兵围剿,仍然束手无策,防军亦疲于奔命”。
  在斗争岁月中,胡筠与平江县委秘书长张警吾建立了感情,结为夫妻。1930年9月,中共赣北特委成立,胡筠任省特委副书记兼赣北独立团团长。1931年春,胡筠担任红十六军第八师师长,成为红军第一位女师长。胡筠曾率红八师及赤卫军千余人采用内应外合战术,一举攻克了通城。1931年7月,湘鄂赣省委成立,李宗白任省委书记,张警吾任省委宣传部长,胡筠任省委妇女部长,成为湘鄂赣苏区著名巾帼英雄。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