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红色荆楚》
P. 131

第二篇·建设时期


                 己的领袖的时候,深深地感到一代伟人故去的巨大悲痛和一场
                 大抗争风暴的来临。
                     “文革”内乱,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十年间,

                 湖北经济发展缓慢,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只有 5.2%,
                 与 1950 年至 1966 年的年均增长率相比,降低 4.5%。全国工农
                 业总产值只有两年减产,湖北却有 1967 年、1968 年、1974 年、

                 1976 年四年减产,1967 年至 1969 年工农业总产值连续 3 年低
                 于 1966 年。湖北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遭受严重摧残,
                 正确的教育思想被严重扭曲,无数优秀的祖国文化典籍被付之
                 一炬,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被打成“牛鬼蛇神”,受到严重冲

                 击和迫害,文化田园荒芜,科研机构被大量撤销。高等教育和
                 中专学校由于连续多年停止招生,造成知识分子、科技人才队

                 伍严重断档,整整一代人荒废。十年“文革”造成的政治动荡,
                 理想失落,使党和国家陷入空前的危难之中,事实证明,“文革”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而是历史的悲剧。这都促使人们对“文
                 革”进行反思。在湖北,这种痛苦的思索和对“左”倾错误和

                 极左思潮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抵制与抗争,也一直在“文革”
                 过程中始终存在并不断发展。1967 年在武汉发生的七二〇事件,
                 是一个分水岭。七二〇事件之后,许多老干部逐渐从被打倒、

                 被批斗中解放出来,回到领导岗位,发挥作用。有些造反派虽
                 然当上革委会副主任,表面风光,但始终没能实现入党的企图,
                 始终没能进入核心领导小组或常委会掌握实权。“开会主席台,

                 看戏前三排,要车叫就来,党票闹不来”既是这些人的自嘲,
                 也是实际情况的写照。在 1972 年前后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
                 潮斗争,1975 年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期间,中共湖北省委、湖

                 北省革委会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
                 利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尽可能抓住时机,坚持生产
                 和开展建设,使湖北的国民经济在严重动乱的情况下,仍取得



                                                                                 117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