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红色荆楚》
P. 74
逐鹿中原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 年夏,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
区全面进攻遭受失败后,转而向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发动重
点攻势,企图速战速决,各个击破。
国民党军主力深陷于山东和陕北,而在两战场之间的鲁西
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地区则兵力空虚,形成两头强、中间弱
的“哑铃形”布局。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高瞻远瞩,认为要打破
危局,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当即决定: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
冀鲁豫野战军四个纵队为先锋,中间突破,直奔大别山。陈毅、
陈赓分别率军突破中路、西路,三路大军在中原配合作战,把
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6 月 30 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 12 万余
人(通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在歼灭国民党军 6 万余人
之后,以锐不可当之势,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人民解放战争
转守为攻的起点。
刘邓大军长驱直入大别山,能否在战略纵深地带迅速展开,
关系到解放战争整个战略局势能否根本改变。毛泽东对刘邓大
军跃进大别山后的前途作了三种估计: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
脚,准备回来;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
一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
刘伯承、邓小平抓住国民党军尚未形成围攻的有利时机,
制订了北线牵制,南线展开的战略方针。仅仅一个月,就在鄂
豫皖地区解放县城 23 座,在 17 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
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