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省内

湖北改善民生新进展:谋百姓幸福 暖万家灯火

发布日期: 2017-10-13 来源: 湖北日报

  原标题:

  谋百姓幸福 暖万家灯火——“牢记嘱托、走在前列”系列述评之四

  图为:2013年7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民之家考察,同工作人员交谈。(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每一段历史,都镌刻着纷繁各异的印记,而“民生”穿透岁月的折痕,毫不褪色。

  每一次革新,都孕育着波澜壮阔的转折,但“民本”跨越历史的时空,历久弥新。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视察,心系人民,情牵民生,殷切寄望湖北“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寄望之重,激荡人心;期待之殷,激励荆楚。四年来,省委、省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用实实在在的举措,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

  当困难职工拿到新房钥匙,搬出狭小蜗居,背后是数百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宏大规划;当退休人员拿到每月2000多元退休金,脸上绽放笑容,背后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快步推进;当村民们坐在农家书屋,翻阅农技书籍,背后是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

  每一个小小的片段,都见证着一份温润民心的情怀。湖北跨越赶超的这些年,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有着提升“民生温度”的孜孜追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把紧为政之要——

  谋民利,解民忧,共享发展

  声声叮咛,犹在耳畔。保障民生,守望幸福。

  触摸我省的脉搏,发展与民生同样紧迫。湖北属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还不富裕,民生保障任务繁重。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是湖北不辱使命的担当。在历次省党代会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民生都是一个温暖而闪耀的字眼。

  “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但要努力追求高质量、绿色的、民生的GDP。”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

  这气场,凝聚成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集结成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奋进号角——

  直面百姓之困。倾听民声、回应关切,少一些“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将就,多一份念兹在兹的尽心尽责。把民生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不掩盖、不回避、不懈怠,让民生成为湖北各级干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

  补齐短板之缺。省委、省政府铿锵发声,“强化民生改善支撑,补齐共享发展短板。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各级政府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革除体制之弊。撤除藩篱,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实现公平。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刑事速裁试点改革、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等,最大程度便民惠民。

  “坚持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湖北勇毅笃行。

  前进的路绝非坦途。5年来,既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阵阵寒意,也经历过特大洪灾的重大考验,但我省的民生改善力度始终不减,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5%左右。

  今年初出炉的湖北民生成绩单庄严宣告:2016年,湖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7元,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86元,比五年前增长5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5元,比五年前增长84.5%,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持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2016年,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2元。收入的不断增加,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改善提供了经济基础。

  医疗上,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元,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超过4823万人。

  退养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三连增”,人均养老金水平较2012年提高了48.6%。去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数2.5万张,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5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2500个。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低保方面,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月人均补助水平476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年人均补助水平3736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4%、125%,保障标准领跑中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方面,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举措接踵而至,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400万人。

  教育方面,近五年,累计投入资助资金118亿余元,受惠学生743万多人次,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

  五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700余万城乡居民,安全生产事故起数连续五年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刻录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施政者的政策取向。从脱贫攻坚到普惠共享,从少有所学到老有所依,从收入均衡到就业保障,从环境治理到舌尖安全,6000万荆楚人民拥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直面第一民生工程——

  聚民智,汇民力,攻坚拔寨

  贫困不除,难言小康;群众不富,民生难安。

  我省贫困人口存量大,2014年底,全省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0万人。容易扶的,先脱贫了,留下来的都是“硬骨头”。

  直面痛点、堵点,“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荆楚大地打响。在与贫困问题不屈较量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向贫困地区输入,一系列惠民生、促发展的好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

  这是一场硬仗。扶贫难,难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在协同作战;难在筹措资金,助力脱贫。

  破难之举唯在改革。改革考核办法,对贫困县的考核从过去看GDP,调整为看扶贫成效。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三位一体,形成大扶贫格局。以县为主体,强力推进扶贫资金整合,放大使用效益。仅2016年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6.6亿元,其中省本级32.89亿元,比全国22省(区、市)平均投入高80.9%,创历史新高。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决战。要实现到2020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意味着平均每分钟要脱贫约2人。

  重任面前,领导责任上肩。37位省领导蹲点联系37个贫困县,一包到底,不“摘帽”不脱钩;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上阵,不摘“穷帽”终不还;全省17074个扶贫工作队、93897名驻村干部脚印农家、倾情帮扶,实现4821个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这是一场合力攻坚的歼灭战。“最大力度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最大程度精准扶贫。”力量在汇聚,一道道难题在决心、智慧和奋力作为中化解。

  恩施市龙凤镇叶家槽,曾经寂静的山塆,从2015年5月开始,“长”出一个亮丽的移民新村。青瓦白墙、铁门木窗装饰的两层半小楼房排成两行,颇有几分别墅的风格。这个占地320亩、安置扶贫搬迁户169户的新村里,还建立了幼儿园、卫生室、生活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我原来的家离这里有4公里,是几间土墙屋,在一处陡坡上,生产生活都不方便。特别是夏天山洪暴发时,总是担心冲了房子。”贫困户李光耀搬到这里,心安稳了。

  农民搬到哪里,产业就跟到哪里,结构就调到哪里。乡村休闲旅游的悄然植入,让李光耀等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商业饭”。

  像李光耀家一样,目前,全省共33.93万户95.4万人进行了易地搬迁。从顶层设计、纵深推进到基础布局不断铺陈,大批贫困农民告别恶劣的生存环境,过上宜居新生活,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逐步能致富的幸福图景,徐徐展开。

  与易地搬迁“挪穷窝”一样,同步推进的浩大扶贫工程还有很多——

  产业扶贫,扶到点上。全省锁定330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编制省县两级产业扶贫规划,加大产业扶贫投入,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电商平台等相继建起。

  兜底扶贫,不落一人。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户,精准兜底救助。全省连续5年每年安排22亿元低保资金,对220万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进行补助,人均补贴超过国家现有扶贫标准。

  教育扶贫,拔除穷根。2016年,出台贫困子女精准资助政策,下达资助资金22亿元,全年资助贫困学生150余万人次。

  生态扶贫,激活资源。2016年,拨付天然林管护费3亿元,率先在贫困地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贫困林农人均增加现金收入近千元,绿水青山成为建在贫困林农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从大别山到秦巴山,从武陵山到幕阜山,子落棋盘,清脆有声。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一度封闭、落后的大山深处,发出新生活的笑语欢声。

  五年来,共减贫411万人。眼下,全省上下一鼓作气,向“深度贫困”发起冲刺。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