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理想信念——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
- 大
- 中
- 小
三、坚定的信念
理想,作为人类一种奋斗、追求的目标,古今中外皆有。在我国古代,有把理想称为“志向”的,认为“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神,不能御也。”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科学的社会理想,更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公社失败的第二天,谱写了一曲雄壮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发出了“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呐喊,把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传遍了世界,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坎坷,对于革命者来说,是最实际的考验。每当革命遇到危难、遭受挫折之时,革命队伍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意志薄弱者,往往被困难吓倒,对共产主义事业前途发生动摇,离开革命,甚至叛变革命;而那些真正具有革命坚定性的革命者,却攀登不怕险,路遥志更坚,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在30年的革命斗争中,湖北涌现了一大批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人民英雄。他们之所以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一、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们就能抛弃高官厚禄和安宁富裕的生活,积极投身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剧变化。革命者身处险境,而且随时有被杀头的危险。此时,国民政府下令,委任在北伐战争中功勋卓著的贺龙为二十军军长。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流血牺牲,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却选择了跟共产党走的道路,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起义部队在广东失败,他又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开展武装斗争。他的叔父问贺龙:“现在国民党一统天下势力强大,你为什么要去当共产党?”贺龙严肃地说:“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前程,我要的是民族的前程。”大革命失败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洪湖地区,反动派四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共产党员、时任国民党新堤市党部执委的熊传藻成为反动派悬赏缉拿的重要对象。当时,家族中的亲戚劝他出国留学,暂避风险,并为他筹措了全部费用。他谢绝了,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在革命处于危难的时刻,出国留洋,实在是一种脱逃!他给家中的亲人写了一封长信,在信的结尾,写了这样一首诗:“革命前途很光明,努力奋斗不顾身,共产主义是真理,出国留洋岂能听!”此后,他便留在洪湖坚持斗争,在监利组织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农民赤卫队,他先后担任监利县委书记、鄂西特委候补常委,直到1928年冬被敌人抓捕,英勇牺牲。
二、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们就能在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顽强拼杀,表现出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932年,红二军团总医院被敌人包围,200名重伤员在医院政委赵治东的率领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长城,与敌人浴血战斗几小时,掩护1000名轻伤员突出了重围。在这场悲壮而惨烈的战斗中,200名重伤员壮烈牺牲。在红安博物馆,陈列着红四方面军独立第二师的军旗,在弹洞累累的战旗下,曾聚集4000名壮士,他们没有一人活到胜利的一天,是他们用身躯托起了革命胜利的旗帜!
在枪林弹雨的考验面前,共产党人总是冲锋战斗在最前线。在战场上,一声“共产党员跟我上”的豪言,便杀入敌阵;在艰巨危险的任务面前,一句“我是共产党员”的壮语,便主动请缨。而熊熊的战火又将多少人锻造成了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让我们看看这份带血的入党志愿书吧:“我没有什么给党,只有这一腔热血豁得出去,请在党的同志看清白……”在湖北的革命历史上,有多少人用生命和热血实践着自己神圣的誓言,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三、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们就能在刑场上,面对敌人的屠刀,坚贞不屈,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
取材于湘鄂西革命斗争历史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共产党人韩英在狱中高歌一曲“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表现了共产党人为革命从容牺牲的崇高气节。韩英的形象,就是湖北革命历史上众多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在敌人的监狱里和刑场上,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他们视死如归,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安“九月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共产党员程昭续被捕后,敌人用刺刀顶住他的脖子问:“你是要头还是要共产党?”程昭续果断地回答:“头是我爹娘给的,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敌人收回刺刀,后退了几步,接着又把枪口对着他说:“你要共产党,共产党给了你几多好处?”程昭续哈哈大笑,说:“老子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领着劳苦大众干革命,走上一条光明大道,不图个人的好处!如果图个人的好处,凭老子的本事,负责比你们这些狗杂种混得好得多!”敌人恼羞成怒,用刺刀把程昭续捅死,并将他的头割下来,在七里坪悬首示众,后又送到程昭续的家乡熊家咀村,在村口的一颗槐树上挂了七天七夜。1927年曾任湖北省委常委的夏明翰,在刑场上用带着手铐的手握笔写了一首气势磅礴、威震敌胆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妇女领袖向警予在狱中,对敌人的利诱横眉冷对,对前来探监的好友说“为主义牺牲,我视死如归”。在刑场上,她高歌“热血浇开自由花”,从容走向了永生。邓雅声烈士高吟“饮弹从容向天笑,长留浩气在人间”奔赴刑场……。
四、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们就有在遭受排挤、打击、冤屈之时,依然坦露着对党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1932年至1934年,在中央“左”倾错误指导下,湖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党政军各级干部大部分遭到诬害。许多在“肃反”中受了冤屈的同志,仍然担负着最艰巨的工作,在战场上冲锋陷阵。1932年,中共洞庭特区委领导人孟庆友、徐时中虽被扣上了“改组派”罪名,但在对敌斗争中依然冲锋在前,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1933年1月,威震湘鄂赣的红三师政委叶金波被诬以“改组派”遭关押。有人想方设法让他逃走,叶金波严词拒绝。他说:“我宁可死在红色政权之下,绝不贪生怕死,到国民党那里去找出路。我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的赤胆忠心。”1933年5月1日,我党早期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湘鄂西根据地的杰出创始人段德昌被诬陷为“改组派”遭到“公审”,他在会上深情地对红军战士们说:“你们不要忘记共产党,不要忘记拯救洪湖苏区人民,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实行枪决前,他提岀的唯一要求是:“用刀杀我吧,留下子弹打敌人!”表现了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革命情操。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当时内部杀了那么多人,也没有把我们的党搞垮,把红军搞垮。人心向着共产党,向着红军。不跟共产党走、不革命,人民就没有出路。还有一些在“肃反”被关押过的革命干部,后来也回忆说:那时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你关也好,杀也好,只要我没死,我还是要革命的!
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幸福,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无数荆楚儿女忠贞不渝、无私无畏,谱写了一首首辉煌壮丽的诗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开拓了湖北的革命道路,铺奠了胜利的基石。在湖北的革命历史上,牺牲了70多万荆楚儿女,其中只有8700多人留下姓名。有31位省委书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四方面军独立第二师4000余名指战员,没有一人看到革命的胜利。与李先念一起闹暴动的244名乡亲,活下来的只有4人。与陈锡联一起拿起枪杆子的77人,只有他一人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今天,千千万万烈士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了胜利。革命战争年代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前辈开山创业的艰苦岁月和丰功伟绩,应该永远铭记革命先驱的坚强信念、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湖北的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吴天祥为代表的胸怀远大理想,立足平凡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时代,什么是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这个根本问题,展示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有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继承和发扬。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一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淡漠,意志衰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蔓延滋长,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这些人说到底就是动摇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失去了精神支柱。湖北革命先辈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执着奋斗,百折不挠,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们要不断发扬和光大革命传统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凝聚成强大的力量,鼓舞人民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