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纪念活动

走进红色首府·监利周老嘴:芦苇荡中 走出红军精锐

发布日期: 2016-09-21 来源:

图为:寻访团成员面向柳直荀烈士墓鞠躬。


图为:寻访团在监利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参观。

 
图为:一位参观者向孩子介绍当年革命时战士使用的武器。

 
图为:老红军高庆云的后人向前来寻访慰问的青年展示父亲获得的纪念章。

 
图为:寻访团成员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


图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制图:万璇

  贺龙大道、逸群路、德昌路、柳直荀纪念碑……监利县周老嘴镇,英烈们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
  一条千余米长,宽不过三四米的石板街两侧,遍布着48处红色遗址。穿越80多年时光,留存至今的白墙黑檐,见证“家家住红军,户户设机关”的火热与辉煌。
  1928年1月,随着贺龙等人在荆江两岸鸣响年关暴动的枪声,一批中国共产党重要人物、红军高级将领,先后汇聚于此,将星星之火蔓延到湘鄂西地区。
  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建、红二军团的成立、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周老嘴从一个普通的小镇,发展为革命中心。而从监利走出的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长征三大主力红军之一。
  8月19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青年寻访团”走进周老嘴镇,寻访沉淀在老街一块块石牌中的红色记忆。

穿行老街触摸历史 “我就是在贺龙故居出生的!”

  贺龙起初并未料到,他和战士们打下的这片区域,会发展成为拥有58县、近10万平方公里的红色根据地,这里建立起近3万工农红军和5万地方武装,走出67位共和国开国将帅。
  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贺龙受党中央派遣,溯江而上回家乡干革命。途经监利时听闻当地有一支百余人左右的游击队和70余条枪,当即决定在监利发展革命武装。
  “湖泊星罗棋布,芦苇荡又深又广,是监利及洪湖地区成为革命根据地摇篮的重要原因。贺龙曾感叹‘好一片水泊梁山’。”监利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熊传甫介绍。不久,贺龙和周逸群将当地游击队统一起来,组建工农革命军,以发动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为契机,点燃了洪湖地区革命斗争的烽火。
  连续的武装暴动打击了反动派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锻炼了监利的党组织和党员。眼看革命形势大好,贺龙等主要将领迅速开辟了湘鄂西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称红二军)和洪湖游击大队。1928年5月20日,段德昌率领洪湖游击大队,与中鄂特委武装会合,一举攻克峰口。
  老街上,老人们围坐在门槛边唠嗑,腌渍的酱菜在竹筛中一字排开,当地居民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条街的今昔,但一提及贺龙、周逸群等人,就立刻来了精神。
  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对面,一位老人正坐在缝纫机前做衣裳。老人叫李林琳,今年68岁,自出生起就一直在老街生活。“我就是在贺龙的房间里出生的!”李林琳指着纪念馆对青年寻访团成员们说,60多年前,纪念馆还是普通民居,她和父母曾在这里生活过。“我出生晚,那些革命故事都是我婆婆说给我听的。”李林琳向记者分享了让她印象最深的事情:“婆婆16岁时亲眼见过贺龙。当时,老总骑着一匹大白马,嘴里含着短烟,样貌十分威严。贺龙身边士兵的马镫都是用绳子编的,他的是用铁打的。后来她才知道贺龙是带领群众闹革命的红军将领。”
  提及细节,老人家显得特别自豪,“我常把这些故事讲给孙女听。”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