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人物风采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

发布日期: 2016-09-23 来源:

  王树声,亦名宏信,湖北省麻城项家冲人。1923年在麻城县立高等小学读书时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带领同学闹学潮。1924年底高小毕业后在家乡教私塾,后任乘马岗初级小学校长并参加中国国民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乘马岗第二乡党小组长及区农协组织部长,亲率农友冲进其舅公、人称“北乡一只虎”的大土豪丁枕鱼家开仓分粮。1927年,任国民党麻城县党支部委员、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防务委员会委员及县农协会组织部长。4月,逃亡河南光山的丁枕鱼之子纠集民团和红枪会万余人反扑麻城,王树声冒险赴汉搬来武昌农讲所学生军将其击退,并处决丁枕鱼等一批反动豪绅,随后与蔡济璜一道率农民自卫军多次打退“红枪会”、“黑枪会”的进攻,仅破寨岗一战就打死和俘敌三千余人。11月,参加黄麻暴动。黄安农民政府建立后,麻城农民自卫军随即改编为工农革命鄂东军第二路军,王任分队长。1931年1月,任鄂豫皖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率部参加磨角楼蛇斗,以“围点打援”战术获胜。2月,以“坑道爆破法”攻克敌设防坚固的豫南重镇新集。3月至9月,任第三十三团团长,在双桥镇战斗中,率部担任主攻,在兄弟带队配合下,全歼敌第三十四师,活捉敌师长岳维峻。4月至5月,率部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后调任红十一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三团团长。在南下蕲(春)黄(梅)广(济)的行动中,指挥所部攻克英山县城,打开南下通道,回师途中激战洗马畈,粉碎敌重兵阻截。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成立,任阅兵总指挥,指挥了隆重的阅兵式,后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1月,红四方面军运用“围点打援”战术发起黄安战役,率部担任最艰巨的打援任务,先后击败敌三个师的援兵,此役共歼敌1.5万余人,活捉敌师长赵冠英。
  1932年1月,率部参加商(城)潢(川)战役,打败敌军4个师另1个旅,解放豫南重镇商城等大片地区,此役他身负重伤。7月,调任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率部参加潢(川)光(山)战役,歼敌1.5万余人。接着,又率参加麻城战役,歼敌一个多旅。8月,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等战斗。10月,红四面军主力被迫向西转移,率部担任后卫,在枣阳新集、土桥埔等战斗中,连挫强敌追堵,在漫川关被围的危急关头亲率一个团和兄弟部队配合突围,打开军的通道。12月,指挥先遣团,翻越大巴山,挺进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3年2月至6月,指挥所部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作战,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6万余人的疯狂进攻。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同年8月至10月,参与指挥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和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11月至次年8月,协助总指挥徐向前指挥反“六路围攻”作战,共歼敌8万余人,巩固和发展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参与指挥广(元)昭(化)战役。3月,协助徐向前指挥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新的长征。4月至5月,参与指挥土门战役,歼敌1万余人,挺进岷江地区,为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作出重要贡献。6月至7月,任岷江纵队司令员,指挥所部在茂(州)威(州)汶(州)地区抗击强敌进攻,有力地保障了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随部南下川康边地区,先后参与指挥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和天(全)芦(定)名(山)雅(安)邛(崃)大战役,共歼敌1.3万余人。
  1936年3月,率部队进入甘孜道孚炉霍地区,6月,与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师,第二次北上。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接着,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他在病中以教导团团长的身份随部西征。11月,过河部队改称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任西路军副总指挥(后兼第九军军长)、军政委员会委员,参与指挥血战河西走廊的多次战斗。部队在古浪战斗中失利,弹尽粮竭,遂突围转移祁连山,率西路军第一支队苦战三月余。1937年夏,只身东返陕北,途经腾格里大沙漠时昏倒在地,被一小商贩救助。8月辗转到达延安。毛泽东在窑洞里接见了他,说:“西路军的失败你没有责任……”后介绍他去抗大第三期学习。之后,又转入马列学院第一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嵩岳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