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荆楚故事

沧桑巨变看农垦 砥砺前行展新姿——改革开放40周年湖北农垦改革发展成就巡礼

发布日期: 2018-11-23 来源:

  湖北农垦是我国内陆耕地面积最大的垦区,自1953年我省农垦首个国营农场——五三机械农场开荒建设伊始,就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农垦不忘初心、紧跟时代,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农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垦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全国农垦第三;全面深化农垦改革,作为全国农垦6个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农垦海外农业蓬勃发展;幸福垦区建设谱写新篇,奋力实现新时代“农垦强、农场美、农工富”的农垦梦。

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农垦各项经济指标飞速发展。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湖北农垦系统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268.05亿元,比1978年的4.05亿元增加1264亿元,增长312.1倍,年均增长15.45%。
  税收贡献进一步扩大。2018年预计全年实现利税197亿元,比1978年的0.1亿元增加196.9亿元,增长1969倍,年均增长20.88%。
  农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2018年预计全年全系统完成农业增加值117.4亿元,比1978年的1.95亿元增加115.45亿元,增长59.2倍,年均增长10.79%。
  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18年预计全年全系统完成工业增加值687.6亿元,比1978年的1.72亿元增加685.88亿元,增长398.8倍,年均增长16.1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018年预计全年完成固定投资1255亿元,比1978年的0.3亿元增加1254.7亿元,增长4182倍,年均增长23.18%。
  农工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预计垦区人均纯收入20583元,比1978年的382元增加 20201元,增长 52.9倍,年均增长10.48%。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垦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978年的48.1:42.5:9.4调整为目前的9.5:69.8:20.7,其中第一产业比例快速下降,第二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垦区总体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较好的适应了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农垦改革负重奋进破浪前行

  回顾我省农垦改革开放40年,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这一阶段农垦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有: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改变国有农场单一经营农业的格局;实行财务包干,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问题;兴办职工家庭农场,解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推行场(厂长)、经理负责制,解决对企业经营者管得过死的问题;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实现职工住房商品化;打破封闭格局,逐步走向开放。
  第二阶段:1992年—2000年,这一阶段农垦改革开放主要内容有: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坚持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对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四到户”和“两自理”,确立其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实行“三百工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省级层面从行政管理向公司集团化过渡;探索建立了农垦行业养老保险模式;加快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
  第三阶段:2001年—2014年,这一阶段改革开放主要内容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国有农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实行农业税费改革;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实行“两田制”经营;建立健全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剥离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减轻农场和农工负担;积极履行省委、省政府赋予农垦农业“走出去”职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阶段:2015年以来,这一阶段改革开放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发〔2017〕12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开启新时代农垦改革发展新征程。
  新时期,我省农垦紧扣“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改革主线,牢牢把握省情垦情,坚持科学务实谋划、稳妥扎实推进,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农垦改革“两个3年”任务基本收官,截至2018年10月底,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方面,全省农垦65家农场,基础教育、公检法剥离改革全面完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在已建214个社区基础上,新建社区175个,全部挂牌运作;医疗卫生改革全面深化,上一轮未完成医疗卫生改革的19家农场全部与当地卫生计生部门签订职工医院整体移交协议,完成医院更名挂牌和人员、资产移交工作;化解办社会形成的债务稳步实施,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促进了农垦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方面,全省农垦按政策应确权的501.14万亩土地总面积,已发证481.55万亩,发证率96.1%,基本完成国家下达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标任务,为加快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省农垦系统上下正以全省推进农垦改革“两个3年”任务电视电话会议作出的部署为指导,紧盯任务书和时间表,全力抓好以“两个3年”改革冲刺收尾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指导垦区主管部门和农场注册成立了4个区域性农垦集团和80多家农场产业公司,湖北农垦先后两次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改革交流发言。

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农垦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示范标兵。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垦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0多万亩,有效灌溉率92%,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发挥农垦特色优势,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建设“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建设,省部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达到36家,涌现出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农场——鄂州长港农场、“虾稻共作”高效模式示范区——潜江垦区、休闲观光示范农场——黄石军垦农场等一批现代农业的示范标兵;大力发展农垦种业战略产业,打造了30万亩以“鄂麦596”为主要品牌的农垦自有种业基地,农垦良种供给质量和规模不断提升;垦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6家,省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32家;全省农垦蔬菜(含瓜类)种植面积94.4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3万亩,茶园面积有1.4万亩,年产量分别达到210.8万吨,12.5万吨和干茶813吨。截至目前,全省农垦菜果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205个。
  大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产能持续增加,以“虾稻”“鳖稻”“富硒稻”“再生稻”为代表的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猛,种养规模突破40万亩。大力实施“质量兴垦”战略,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农垦特色品牌培育工程,全省农垦累计投入资金4200万元,纳入追溯体系的项目单位达到44家。追溯的农产品覆盖种类达13种,种植养殖追溯规模达到35万亩、4.5万群(蜜蜂)、6.8万头生猪、85万(羽)畜禽,可追溯产量达到33万吨,参加质量追溯的产品销售单价高出同类其他产品10%~15%,培育了朱湖糯米、三湖黄桃等一批区域性品牌特色产品,全省垦区品牌农业产值近15亿元。
  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增效、农工增收。积极推动实施现代农业庄园创建活动,做好“农旅结合”大文章,与武汉市合作的“桐湖国家现代农业公园”项目顺利签约,龟山茶场“红杜鹃”旅游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价,全省农垦系统休闲观光农业产值超过10亿元。
  大力加强现代农业装备建设和技术应用推广。组织7家农场开展农机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整合垦区农机资源,成立并实体运营农垦农机联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农机跨区作业每年达到70万亩以上。加强农业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推广,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年培训周边农民超过10万人次。
  大力实施“三联”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农垦“联合联盟联营”战略,与上海、重庆、广东等垦区携手合作,积极推进农垦种业发展、循环养殖、冷链物流、现代流通体系等项目建设,省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成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