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研究文章

试论黄麻起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的地位与作用

发布日期: 2017-11-03 来源:

熊帮国

  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革命成功失败的全局性问题。毛泽东同志带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队伍最早走上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总结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与湘赣边秋收起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黄麻起义领导人也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带领起义队伍同样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黄麻起义独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黄麻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它发出了鄂豫皖边地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的先声。起义后仅半年,起义部队就独立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什么说是独立走上的呢?
  1、这一过程是在缺乏中央直接指导,又没有外未经验可资借鲞的情况下完成的。
  从客观上讲,黄麻地区远离中央,交通通信落后,信息不畅,加之中央和省委又处于隐蔽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麻起义部队与中央是隔绝的,与省委的联系也时续时断。中央的精神很难及时直接传达到黄麻地区。起义领导人对中央的精神不可能有多的了解。从主观上讲,当时中央被左倾思想支配着,对起义部队到农村实行武装割据持批评和指责态度。不仅对先期实行井冈山武装割据的秋收起义部队是这样,对黄麻起义部队更是这样,这一点可从1928年12月中央给湖北省委的指示信中看出。在信中,中央不仅对鄂东特委提出的划黄安、麻城、光山、商城、六安等县为鄂豫皖特别区的建议不予采纳,还指责先前红军在鄂豫边界武装割据是寨子主义:“这种寨子主义,是非常之不好的,事实上因为集中的队伍惹起敌人的特别注意,所以无法安身。”既然如此,当时中央就不可能对黄麻起义部队到农村实行武装割据起指导作用。诚然,1927年底,湖北省委在给黄安县委的指示信中提到过应“造成一个割据局面”,将武装割据的信号传递给了黄麻起义部队,但它毕竟不是行动纲领,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明确系统具体的武装割据的指导意见,具体道路只能靠起义领导人从实践中去闯去摸索。所以,黄麻起义走上武装割据道路是在缺乏中央直接指导的情况下完成的。
  黄麻起义走上武装割据道路还是在没有外来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完成的。黄麻起义自1927年12月5日失利后.起义领导人就带着部队开始摸索武装斗争道路,不到半年内就进入柴山堡实行武装割据。而此前已经走上武装割据道路的秋收起义部队,它们的经验与作法当时连中央都知道得很少,更不用说远在长江以北、又与中央隔绝、与井冈山不发生关系的黄麻起义部队。显然,秋收起义武装割据的经验与作法没有对黄麻起义起到引导示范借鉴作用。
  2、黄麻起义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起义领导人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的结果。
  黄麻起义攻克县城后,起义领导人并不懂得红色政权可以而且应该首先建立在农村,而是以县城为中心开展斗争,结果很快失守,部队损失惨重。黄安城失守后,起义领导人不得不带领突围出来的同志到农村寻找立足点,开展游击,保存有生力量。开始退守鄂豫两省交界处的黄杨寨,不久转移到木兰山,以此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宣传黄安农民政府的政治纲领,破坏敌人交通通信设施,打土豪分粮食,受到群众欢迎,初步打开了局面。4月下旬,起义领导人在木兰山下的陈秀冲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原暴动区为基础”,“用游击战争方式号召群众”,“不打城市”,“建立党团组织”,“实行土地革命,土地归农”,等等。可以说黄安城的失守使起义领导人萌生了在农村建立立足点的思想,木兰山游击斗争的有效开展则使这一思想更加清晰起来,并为柴山堡武装割据起了先期探路的作用。
  1928年5月,起义部队返回黄麻老区举行二次暴动,并着手寻找立足点。经过认真分析和比较,最终选择了柴山堡。当时选择柴山堡是由于柴山堡具备比较好的武装割据条件:一是地处鄂豫两省和黄麻光三县边界地区,属河南省管辖,湖北的反动军队不便进驻,只能朝发夜归:二是无敌人的正规军驻守,较大的豪绅地主多数逃跑在外,反动统治比较薄弱;三是该地紧接着黄麻起义老区,群众受起义的影响很大,积极要求革命;四是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五是起义领导人很多与这里有亲戚关系,便于开展工作。对柴山堡的选择表明起义领导人在武装割据问题上不再是被动的和盲目的,而是主动的和理性的。柴山堡的开辟是黄麻起义队伍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标志。
  1928年12月,随着柴山堡割据区域的扩大,起义领导人又进一步提出创造整个大别山脉武装割据的主张,并积极与邻省各县联系,派干部前去指导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继续开辟前进的道路。
  以上两个方面表明,柴山堡武装割据不是根据中央指示开创的,也不是从别人那里搬过来的,而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黄麻起义的伟大胜利,是起义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鄂豫边区实际相结合闯出的一条新路,是独立自主作出的选择。黄麻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湘赣边秋收起义一样,具有伟大的开创意义。

二、黄麻起义较早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黄麻起义过程中.武装斗争始终是中心和第一要务,土地革命和作为根据地建设核心标志的政权建设又与武装斗争结合一起同时推进。这个结合是随着以下4个阶段的推进逐步加强、逐步展开、逐步成熟的。
  第一阶段,黄安城坚守期间。黄麻起义一开始就将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贯穿于武装斗争之中。起义时打出的口号是:“暴动杀尽土豪劣绅”、“暴动夺取县城”、“暴动夺取政权,组织农民政府”,“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暴动成功后,不仅建立了工农革命军,还组织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发布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施政纲领》,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了“取消一切剥削制度”、“没收豪绅地主的剥削土地及一切不法财产”、“庙产公积归农会”、“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并在起义区开始了没收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票、开仓分粮等工作。
  第二阶段,木兰山游击期间。由于敌人不断“追剿”、“进剿”,起义部队辗转游击,建立政权和没收分配土地的工作来不及进行,但在其活动区域内发布了黄安农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广泛宣传了土地革命的意义,扩大了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在群众中的影响。在此期间,吴光浩提出了“枪丢不得!有了枪,才能打倒地主阶级,才有工农的出路”的观点,表明起义领导人对武装斗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第三阶段,柴山堡割据前期。1928年5月,起义部队进驻柴山堡,立即展开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实现了三者初步结合。首先,在河南湾打响了开辟柴山堡的第一枪,坚决击溃了敌军一个营的进攻,树立了工农革命军的声威。其次,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并从起义部队中抽调十多名领导骨干赴地方直接担任县(区)委书记、农委会主席、红枪会指挥长等职。再次,在割据中心区域没收地主和反动派土地及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其它地方则开展减租减息和抗租、抗税、抗债斗争。第四,积极开展对柴山堡上层人物统战工作,改造红枪会,争取敌军哗变。第五,改编和扩充部队,成立司令部和政治部,组织少先队、赤卫军,建立兵工厂,设立购枪处。同时,以严明的纪律要求部队。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割据区域迅速扩大:中心区域土地大致分配完毕;农民所受压迫剥削有所减轻,生活得到改善;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纷纷建立:上层分子逐渐分化,红枪会大部分变成了革命的群众武装;黄麻老区被迫流亡仕外的5000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陆续返回家乡。总之,柴山堡割据前期,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三者得到了初步展开,实现了初步结合,初步显示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威力。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