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乡村新貌

湖北浠水洗马镇:一粒米的“三级跳”!看春耕图景里的产业裂变

发布日期: 来源: 学习强国湖北平台

许 博

  清晨的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龙头山村,无人机的嗡鸣声划破薄雾,插秧机在稻田里织出整齐的绿线。种粮大户张米田蹲在田埂上,脚下郁郁葱葱的稻苗让他眉头舒展:“早稻亩产1000斤以上,稳了!”这个曾因传统耕作闻名的农业大镇,正以一场从田间到车间“产业革命”的跳跃发展,演绎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一跳:优质水稻的“时空折叠术”

  在骆家畈虾稻田里,水稻刚抽穗,水渠中成群的小龙虾挥舞着钳子。“一田多收”的魔法背后,是农技站量身定制的“稻—虾”共作模式:利用优质水稻茬口间隙养殖小龙虾,秸秆还田作绿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效果明显。去年1060亩示范田实现“水稻亩产1340斤+龙虾增收百万”,今年春耕,这种“时空折叠”模式已推广至4180亩。

  技术革新更在细节处闪光。农技中心推广的“荃优822”再生稻品种,配合侧深施肥技术,让头茬稻收割后稻桩存活率达95%;农技中心人员全力开展农情调查,精准预警“两迁”害虫,去年全镇绿色防控面积达9.34万亩。正如洗马镇农技中心徐友国所说:“现在种田像下围棋,走一步看三步。”

  第二跳:加工园的“七十二变”工坊

  走进河东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的车间里,碎米经过磨浆、蒸煮,变成晶莹的洗马米粉;黄豆进入生物质颗粒机,转身成为洗马豆油。“以前1斤稻谷卖1.5元,现在加工成米粉能卖8元。”产业园负责人指着“六大中心”功能流程图介绍道。6栋标准化车间汇聚了豆制品、米制品等加工线,最简单的农作物,在贴上“洗马”商标后价格翻番。

  最热闹的是电商中心。“这是我们镇种植的虾稻米,富含多种矿物质,口感更美味,营养价值更高。”00后主播欧阳在镜头前讲解着产品优势。去年的豆油、米粉等产品,通过“电商销售+社群团购”销售量达1.5亿元,今年产业园更与兴盛优选物流平台合作,让洗马味道48小时直达北上广餐桌。

  第三跳:产业链的“价值魔方”

  在龙头山村的育秧工厂,正在热火朝天地搭建钢构大棚。这座由村集体和市场主体共同建设的“乡村工坊”,建成后育秧成本将降低30%,还可为周边提供烘干等代加工服务。形成农户负责种好粮,工坊负责“梳妆打扮”,产业园专攻“闯市场”的良好局面。种植端有128家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加工端有产业园提升附加值,销售端有直播基地和物流中心打通渠道,形成三产融合的“魔方效应”。

  这种“链式思维”正在释放乘数效应。去年,全镇8万亩水稻通过精深加工转化率达65%,农业综合产值同比提升12%;“洗马米粉”“洗马豆油”等多款产品驰名荆楚,带动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连曾经外流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周伟华、周德旺等“新农人”在产业链各环节各自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春日的洗马镇,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芬芳。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卖原料到卖品牌,从单打独斗到链式发展,这场发生在长江之滨的农业变革,正让每一粒稻谷都找到“发光”的坐标。当辛勤劳作与智慧农技的声浪交织成新时代田园交响,洗马人用实践证明:黄土地里长出的,不仅是沉甸甸的丰收,更是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来源:学习强国湖北平台)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