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理论文章

铁军重生 砥柱中流——武汉抗战中的新四军

发布日期: 2015-08-05 来源: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它诞生于全民抗战烽火之中,浴血奋战在大江南北,驰骋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牵制了侵华日军的主力,成为华中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1937年10月12日这支雄师劲旅在汉口开始建军,新四军诞生至今已经整整78周年了。尽管时光流逝,岁月更替,但这支英雄之师用生命和鲜血、信念与意志写下的辉煌灿烂的篇章,以及它在武汉抗战历史上创造的光辉业绩,作出的伟大贡献,必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史册上。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鲜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新四军军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表明了新四军与武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北伐战争时期,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历史上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而被武汉人民誉为“铁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开始实现第二次合作,逐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方经过多次艰苦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决定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分散在南方8个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军,开赴抗日前线作战。这时,从海外归来参加抗战的北伐名将叶挺向蒋介石表示愿意领导这个军,并向国民政府提议采用“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这一番号,以便让这支新成立的部队继承和发扬过去第四军那种“铁军”的光荣传统。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同意。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未与中共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了“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命令。10月12日,国民党当局又宣布将鄂豫皖边、湘鄂赣边、赣粤边、浙闽边和闽西的红军游击队“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这是国民党当局首次公开发布新四军的番号和军长。对于国民党这种的做法,中共中央因情况不明,起初态度十分谨慎。直到10月21日博古、董必武、叶剑英电告延安“叶声明完全接受党的领导”后,中共中央才初步同意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并决定请叶挺来延安面谈。10月30日,中共中央确定项英为新四军副军长。11月上旬,中共中央先后召叶挺、项英赴延安共商建军大计。毛泽东在与叶、项谈话后,决定“(新四)军(部)暂驻武汉,南昌、福州设办事处。”根据毛泽东和中央的这一决策,11月12日,叶挺奉命从延安赶回武汉筹建新四军军部,项英则留在延安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在12月召开的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编组的方针原则、部队部署以及组织领导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决议。会议同时决定在武汉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统辖南中国党的工作,新四军工作也由长江局就近指导;还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军分会,由项英任书记。新四军的干部配备完全由共产党负责。叶挺返回武汉后,立即开始了筹建新四军军部的工作。1937年12月25日,叶挺、项英、张云逸等新四军主要领导人在汉口大和街26号(今胜利街332——352号)召开已到汉的新四军军部机关和部分游击区负责人参加的干部大会,叶挺、项英分别作了形势及任务的报告。这是新四军武汉军部的第一次会议,宣告了新四军武汉军部正式成立。
  1938年1月4日,项英等人在委任尚未公布时,即离开武汉乘船前往南昌。叶挺仍留在武汉与国民政府军委会有关方面交涉,军部仍驻武汉。1月下旬,叶挺离开武汉赴南昌。1月28日,《新华日报》刊登《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启事》:“本军奉命即行整编出发,军部当即移驻南昌。前汉口大和街廿六号军部,即行结束。”至此,新四军军部在汉组建的历史使命圆满完成。这就是新四军名称的由来和建军的主要经过。从1939年起,新四军军部正式将10月12日确定为新四军成立纪念日(建军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