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湖北篇

仙桃:水韵绿野 诗意栖居

发布日期: 2019-11-28 来源:

陈国力 邓一凡

  千里汉江静静流淌,排湖岸边秋色正浓,水乡田园一派丰收祥和景象。
  全面对接大武汉,高铁、货运铁路、港口、高速公路、通航机场,构筑起大开放、大繁荣的格局。
  仙桃百业兴盛,物阜民丰。
  一批大项目落户,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总收入增幅等重要经济指标列全省前茅,综合实力连续3年跻身“全国百强”。仙桃生机勃发,阔步向前。
  仙桃精神植根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焕发昂扬竞进、激情奋进的澎湃动能。仙桃只争朝夕,百舸争流。
  又是一度秋风劲。仙桃,舒展着撼人心魄、壮美斑斓的水乡田园画卷。

绿色颜值——水乡田园呈现新风景

  “襄河水,清悠悠,穿平原,过沙洲,弯弯曲曲向东流,流过仙桃市我的家门口……”一曲《襄河水》,唱出多少仙桃儿女对汉江母亲河的依恋。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无论是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还是“水乡田园”的城市定位,“水”都成了仙桃发展路上的思考题。
  完善水规划。以人水和谐理念主导“185”城市水系规划,科学布局防洪排涝、治污截污、生态景观;
  打造水景观。统筹推进城市水系景观式改造和湿地湖区保护性开发,打造水清岸绿、水景精致的生态地标;
  呵护水生态。实施“千河保护计划”,有序实施退渔退垸还湖工程,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
  传承水文化。深度挖掘、保护传承仙桃江河码头文化、湖区农耕文化、水乡民俗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水润仙桃“润”出了大手笔、大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则厚植了绿色自然本底。
  这几年,持续实施“绿满仙桃”行动,全域植绿造绿,全员守绿护绿,最大限度扩容“城市绿肺”,充盈“生态氧吧”,建成了“国家森林城市”;
  这几年,建立健全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总量控制双重体系,依法拆除、关停禁养区养殖场380多家,搬迁、治理重点污染企业20多家。
  这几年,实施汉江大保护、大整治,从欧湾闸至杜家台分洪闸长达10.63公里的汉江边,对48家非法砂场码头进行专项整治,修复汉江生态。
  这几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产业园PPP项目顺利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3%。
  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凝聚共识,齐抓共管的格局初步形成,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有序推进,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不断得到回应。

经济特质——重返百强提质增效

  绿色崛起的勃勃生机中,仙桃开启新的征程。
  围绕高质量发展,仙桃企业家摒弃以“金”换“铁”、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让“两山”理念深入头脑、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砸掉数百万元耗能大、有污染的老设备,新上世界一流生产线。
  该公司董事长冯才虎砸设备卖废铁的故事传开,新蓝天生意爆棚,产品行销全球。“时代不同了,思维方式要变。”冯才虎说,“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特征。”
  在仙桃,企业家立志做“行业第一”。
  走进绿色家园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一色的现代化生产线。化工企业,这里不再是传统“大染缸”。
  得益于“专注”,绿色家园敢与世界五百强“掰手腕”,成为全球苯甲酸芐酯等产品最大供应商,年销售额突破七亿元。
  今天,当我们盘点仙桃这座低调务实的城市时,会发现其异样的特质:“冠军”的摇篮——
  仙桃拥有全省细分行业领域隐性冠军28家,数量居同类城市之首。
  产业的集群——
  仙桃初步形成了以食品、非织造布、汽车零部件、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食品产业集聚旺旺、中粮等全国知名品牌企业35家,有唯一的“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之称;非织造布产业高端制品超过60%,出口份额占全国40%;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对接武汉车都中高位扩张,成功入选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服装产业形成以毛嘴为核心的服装产业带,年产女裤6000多万条。
  台企的宝地——
  63家台企落户仙桃,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超过20%。仙桃也成为全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台商台企聚集区,被国台办授予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创新服务示范基地”,且一直保持着台商零投诉记录。
  企业练内功,政府做实功。
  仙桃“铁公机”一应俱全。全国首家标准化通用航空机场仙桃机场投入使用,仙桃海关开关,千里汉江第一港仙桃港建成运营,江汉平原货运铁路仙桃支线投入运营,汉宜线大福至仙桃城区城际铁路加快建设。
  仙桃坚持“放管服”改革,全市“一次办好事项”达506项,企业登记压缩到两个工作日以内,清单之外无事项。
  仙桃人聪明智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一条鱼”“一粒米”“一块布”(黄鳝鱼、富硒米、非织造布)的故事讲到神州内外。
  时间是衡量发展的标尺,荣誉的花朵渐次而开。
  2017年,仙桃重返赛迪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位居第86位;2018年名列第85位;2019年位居第81位。
  近几年,仙桃相继被授予“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城市”。

民生品质——做大“蛋糕”惠及百姓

  民生的改善,数字最能说明。
  2018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同比增长8%,成功跑赢CPI。对比2011年翻番,且城乡居民收入之比逐年缩小。
  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256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5%。
  201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1.4亿元,对比2006年增长近8倍。仙桃市委、市政府直面民生领域的痛点和难点,加大民生财政倾斜力度,每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比达到77%。
  又大又甜的民生“蛋糕”,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社保持续提标扩面,企业养老金“十五连涨”,2019年,仙桃离退休人员月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35.4元。城乡低保、“五保”全面提标,每年多领800到900元。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改善。仙桃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与32个省市近5万家定点医院实现联网结算。两家三甲医院、23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6个村卫生室结成“医共体”,人们看病更方便、更省钱。
  扶贫政策靶向精准、力度增大。聚焦基业、就业、学业、产业,贫困群众脱贫质量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市95个重点贫困村、79433个贫困人口中,已有83个贫困村、61806人脱贫出列。
  保障性住房建设紧锣密鼓,住有所居不是梦。2018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848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09户,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6个。
  继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近年来,全市共新建中小学20所,有效满足片区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未来两年,还将规划新建城区中小学9所,缓解“上学难”。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加快构建,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以人民为中心,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民生实事相融共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题中之义是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的目标。

人文气质——提振精神汇聚力量

  标注一个城市品位和魅力高度的,不仅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花团锦簇,更是城市精神的洁净与纯粹。
  千年古韵,老沔阳究竟蕴蓄哪些精神财富?跨入新时代,仙桃靠何种精神激励前行?
  “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短短八字,找到了仙桃人的独特气质和灵魂密码,一个激荡人心的精神坐标在仙桃大地矗立。
  仙桃精神,汇聚仙桃人干事创业的激情;红色气质,激活仙桃党员干部为民奉献的赤情。
  “我们将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努力工作,锻炼自己、服务基层,做乡村振兴先锋,当服务群众表率,让群众满意,请组织放心!”
  2018年6月6日,全市“红色头雁”工程正式启动,62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4名下派支部书记向党和人民许下诺言,开拔赴任。“头雁工程”让仙桃村庄悄然变化,基层组织脱胎换骨。看得见的工作措施,摸得着的实践成果,让基层党建有党味、有温度、有吸引力。
  直播没有剧本,问政不搞彩排。
  职能部门“一把手”上台,接受民声质询。两年三场全媒体问政,曝光干部职工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担当精神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自揭疮疤,立行立改。“全媒体问政,彰显了仙桃人敢于斗争的精神,体现了仙桃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创新创优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勇气。”多次担任点评嘉宾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鹤如是说。
  仙桃精神,激发全社会的思想认同。
  13年替好友尽孝的民警张志阔、倾尽家业建公益图书馆的教师黄敏、多次救人于危难的汉江水上巡逻队……一个个凡人义举,温暖了这座城市的你我他。
  农家书屋、机关图书室、24小时图书馆、特色书店等……全民阅读,馥郁书香弥漫着城市的每个角落,丰富着仙桃人的精神世界。
  同心掬得满庭芳。
  仙桃,正奋力谱写着水乡田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湖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