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初心百年

孤悬敌后游击六年,从160多人壮大为5万正规军——新四军第五师:挺立中原的抗战丰碑

发布日期: 来源:

跨越百年的初心对话

  茫茫中州,龙盘虎踞,兵家必争之地。

  孤悬敌后,铁血丹心,崛起中原雄师。

  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坚决执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战略决策,依靠鄂豫边区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从160多人逐步壮大为5万正规军和30万民兵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9万多平方公里抗日民主根据地,实现了从四面八方对日军在华重要据点武汉的战略包围,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月4日至6日,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00后”大学生组成的“初心百年——荆楚大地的追寻”全媒体报道小分队前往大悟县,探访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所在地等历史遗址,感悟蕴藏其中的精神力量。

红线穿珠,像滚雪球一样壮大

  2月5日上午,报道小分队来到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及司令部旧址坐落于此。

在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李先念等人的雕像前,“00后”大学生聆听抗战故事。

  纪念馆入口,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等第五师领导同志的雕像肃立,旁边“N4A(新四军)”的标识闪闪放光。

  “白果树湾,山水环绕,丛林茂密,进可攻、退可守,如同插在华中日寇腹心的一把利剑。”大悟县原县长、88岁的黄世鹏给采访小分队上起了一堂特殊党课——

  1939年1月,为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李先念受命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及随行干部160余人,自河南竹沟南下,跨越豫鄂边界,在中原地区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

  “这160余人,为新四军第五师建军留下了火种。”黄世鹏说。

  当时,武汉及其外围已聚集日军6个师团、伪军8个师(旅),国民党军25个军、26个游击纵队,而我党领导的仅是十几支弱小武装,分散在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固派的夹缝中。

  如何汇集力量、握指成拳?

  “红线穿珠!”黄世鹏说,“红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党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应山县游击队来了,活跃在孝感地区的许金彪抗日游击大队来了……1939年5月,在湖北安陆赵家棚,李先念将几部分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独立支队挺进团,成为豫鄂边区的第一支新四军主力团队。1939年6月中旬,京山罗店镇养马畈会议后,又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亮旗!亮剑!

  憨山寺下截敌车,朱堂店里斗日伪,出兵天(门)汉(汉川、汉阳)首战捷……1940年初,李先念奉命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组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1941年4月5日,奉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正式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约15000余人,司令部设立在白果树湾,直至抗战胜利。

在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大悟县原县长黄世鹏(中)为报道小分队成员上了一堂特殊党课。

  认真倾听,采访小分队成员们终于明白,白果树湾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为何成为了鄂豫边区抗战的指挥中心。

  “难以想象,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我们党就是凭一封封电报,指挥着一支支党的抗日武装。”看着纪念馆内展出的任命电令,报道小分队成员、武汉科技工程学院“00后”大学生戴心怡感慨。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新四军第五师。”黄世鹏说。

  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女士访问鄂北之后,于1940年4月在重庆召开记者会,这样描述所见所闻:鄂北之游击队,颇得民众之援助,整个军队均呈坚强统一之象。

头可断血可流,大悟山不能丢

  在大悟县阳平镇陈家湾的山岗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上有李先念的亲笔题词“大山寺保卫战烈士纪念碑”。

  当年,新四军第五师是日、伪、顽的眼中钉、肉中刺。敌人多次调集重兵,欲除之而后快。

  “头可断、血可流,大悟山不能丢!”新四军第五师官兵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曲保卫大悟山根据地的壮歌。

李先念等新四军第五师领导曾在这棵大槐树前合影。

  大山寺一带是鄂豫边区大悟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前哨,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的北大门。1944年,国民党顽固派先后三次对大山寺一带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侵占大悟山根据地。以第十三旅为主的新四军第五师驻守部队英勇作战,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三次阴谋。

  其中,以第二次最为凶险。

  1944年5月8日拂晓,一阵激烈的枪声在大悟山以北的山前响起。国民党桂系顽军假“借路”之名,向新四军第五师的阵地扑来。

  “警卫排,跟我上!”大山寺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失守,情况危急,第十三旅旅长周志坚率兵投入战斗。

  激战过后,失去的阵地终于夺了回来,但作战科长宋斌牺牲,还不到30岁。

  “只要我们人在,阵地就一定在,敌人休想越过大山寺一步!”当晚,周志坚通过电话向李先念汇报战况。

  5月9日,桂军调集一个团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发动进攻。敌众我寡,伤亡惨重,周志坚和他的战友们依旧没有退缩,决定集中力量组织一次反击。

  “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一支30多人的敢死队成立了。

  “你们怕不怕死?”

  “不怕!”

  周志坚一声令下,部队如疾风般卷向敌人,干部带头,冲锋在前。

  突如其来的猛冲猛打,扰乱了敌人防线,迫使其撤出战斗。

  事后查明,这30多人的敢死队中,有6人还不是共产党员。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以死相拼,三保大悟山是新四军第五师战斗的一个缩影。

  夜袭孝感城、激战侏儒山、粉碎日军“铁壁合围”战术……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共对日伪作战1260余次,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4。37万人,对顽军作战870余次,击毙击伤俘虏顽军3。27万人,为实现对武汉的战略包围、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悟县文化馆原馆长张开礼(右)给“00后”大学生教唱新四军歌曲。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好好珍惜。作为一名广播电视专业的大学生,要讲好红色故事,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报道小分队成员、云南红河学院“00后”大学生刘钦说。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