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初心对话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将国共两党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历史的抉择摆在面前:是继续合作、休养生息,还是分道扬镳、再起战乱?
然而,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议,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
武装突围!千钧一发之际,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中原军区部队自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出发,冲破国民党大军封锁,为其他解放军根据地实施战略调整争取时间。
随后,中原军区部队兵分几路,浴血奋战,将各种战术应用到极致,最终成功突围。
2月22日,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00后”大学生组成的“初心百年——荆楚大地的追寻”全媒体报道小分队走进宣化店,从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
中原突围模拟画作。
谈判,将内战爆发推迟五十多天
1945年8月,蒋介石调集其5个战区共20个师、9个游击纵队的兵力向新四军第五师辖区进犯,进占鄂皖边等解放区,并抢占在第五师战略包围中的武汉,以及河南信阳、驻马店等重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10月,中原军区发起自卫反击的桐柏战役,2个多月内歼敌9000余人,对国民党军队形成战略牵制。
1946年1月,国共双方在重庆签署停战协议。
然而,4个月后,国民党军队再次计划对中原实施突袭,将中原军区驻地逼至以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为中心、方圆不足100公里的区域内。
大战一触即发。
5月1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国民党代表徐永昌,并致电美方调停代表马歇尔,提议同往宣化店视察。在他的据理力争下,马歇尔同意派军调部执行处处长白鲁德和国民党代表徐永昌的“代表”王天鸣一起前往宣化店。
5月8日,军事调停会在宣化店湖北会馆举行。
“会上,周恩来严肃指出,中原局势十分严峻,内战应无条件停止。”在位于宣化店镇的中原突围纪念馆,讲解员辜小娟介绍,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也严厉谴责国民党军队进犯中原部队的种种暴行,迫使王天鸣在众多记者面前保证:并无全面围剿中原部队之事。
5月10日,国、共、美三方签订《汉口协定》。根据协定,中原军区合法转移了800余名伤病员和上千名干部,并复员安置了近万名年老体弱战士,进一步增强主力部队战斗力。
“宣化店谈判使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推迟了50多天,让中原军区有机会转移伤员、精简部队,继续牵制大批国民党军队,从战略上极大支持了其他解放区的反内战斗争。”中原突围纪念馆馆长王炳文说。
站在谈判复原场景前,长江大学“00后”大学生陈杨君仿佛感受到当年剑拔弩张的气氛。
“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是不想人民受苦。但面对战争、面对考验,我们绝不退缩。”陈杨君说,历史大抉择检验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建党初心和宗旨。不论何时、以何种方式,共产党人都将为国泰民安奋斗终生。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的中原突围纪念馆。
“立即突围,愈快愈好”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妄图7月1日向中原解放区发起总攻并48小时内“消灭中原共军”。
面对30万大军压境,是继续坚守,还是突围以争取生存?
“从当时局势来看,中原军区部队战略行动极为重要。多牵制住国民党大军一天,就能为其他解放区实施战略调整多争取一天时间。”王炳文说,“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原军区面临的危险与日俱增。”
6月23日,毛泽东亲拟电文发往中原局。他在电文中指示: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毛泽东亲拟电文指示立即突围。
3天后,国民党军以夺取宣化店为目标,兵分四路向解放区腹地逼近。当晚,中原军区部队开始分路实施突围,解放战争自此拉开序幕。
“从国民党30万大军眼皮底下撤走,我军是如何做到的?”武汉传媒学院“00后”大学生刘佩问道。
“这要从一出‘空城计’说起。”王炳文说。
1946年6月26日晚,为迷惑美蒋代表,中原军区邀请军调部三十二执行小组全体人员前来观看文艺节目。李先念在街头散步,故意与美蒋代表碰面。
看到宣化店如此平静,美蒋代表未起疑心。他们没想到,就在随后看表演时,李先念等人已率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及警卫部队悄悄撤离宣化店。
“6月28日,美方代表突然提出要与李先念见面。得到回复称,李先念身体欠安。”王炳文介绍,为打消其疑虑,鄂东独立旅政委张体学送上一张李先念的亲笔签名照,落款日期正是当天。事实上,那是李先念未雨绸缪早就准备好的照片。
因误以为宣化店一切无异,美方代表没有向国民党军通风报信,使得我军部队能尽早撤离,南北两路于6月29日冲破国民党重兵封锁的平汉线,向西战略转移。
7月下旬,北路突围部队也进入陕南,同当地游击队会合。南路突围部队则进入武当山区,与突围而至的江汉军区部队会合。
掩护主力西进转移后,中原军区一纵一旅孤军东征,到达苏皖解放区。鄂东独立旅则奉中央电令,返回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
李先念提前两天准备好、用来迷惑美方代表的签名照。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