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奋进历程

游击抗敌——
湖北三年游击战争

发布日期: 来源:

  “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哪怕白军再围剿,红军越打越坚强。”这首流传甚广的游击队员之歌创作于湖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它真实地反映了1934年秋到1937年7月,在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湖北地区新老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鄂豫皖边区,红二十五军西越平汉铁路实行战略转移后,留在大别山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高敬亭的领导下,于1935年2月合编重建为红二十八军,共1000余人。在老根据地大部被敌人占领的情况下,红二十八军积极大胆地与敌斗争,寻找新的立足点,创建了新的游击根据地。

  在湘鄂赣边区,留下的红军经过转战和发展,于1934年11月在通山冷水坪正式恢复红十六师建制,重建了主力红军,开创了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在鄂豫陕边地区,红二十五军向陕甘转移后,留下来坚持斗争的郑位三、陈先瑞等人成立了中共鄂陕特委,将根据地内的游击武装合编组建为红军第七十四师,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这些苏区主力红军的重新崛起,震惊了国民党反动当局。蒋介石急令鄂豫皖湘赣等省“迅予扑灭”。为了消灭红军和游击队,国民党反动当局先以重兵攻占各根据地城镇要点,随即以大量的正规军和保安队长期持续地进行“清剿”。在“清剿”中,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以碉堡围困、经济封锁、搜山并村、保甲连坐、大肆烧杀等手段,企图彻底消灭游击区内的红军游击队和共产党组织。敌人的手段是相当残酷的。譬如搜山,凡是引起注意的山区,敌人即派出部队,把该山团团围住,并以一部分兵力进驻山顶和要道路口,强迫老百姓上山砍树,将所砍树木曝晒几天,然后纵火烧山,同时从山顶往山下滚石头,企图把红军游击队员烧死在山上,砸死在山上;或赶出山林追捕。

  在被敌人包围,又与上级失去联系,缺乏援助的情况下,各地红军和游击队都相继转入了分散的游击战争中。为了对付敌人的搜山,红军和游击队员往往一连几个月住在山林岩洞里,吃野菜树皮,甚至观音土。尽管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但各红军游击队坚定地在当地共产党领导下,以无比顽强的斗争精神,紧密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拥护,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使武装革命的红旗顽强地在老苏区上空飘扬。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他们才结束游击活动,转入新的革命斗争。

  湖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游击队的三年游击战争,不仅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而且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当三年游击战争结束时,鄂豫皖边游击区保存的正规红军、地方武装有1800余人,湘鄂赣边游击区保存的学员干部有900余人,鄂豫陕边游击区保存的红军游击队有600余人。这些保存下来的力量,成为湖北日后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的骨干和基础。

  (来源:《红色荆楚》第二卷·节点)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